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阶梯式救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负所得税制度构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6h】

基于阶梯式救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负所得税制度构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的内容

2 主要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关理论概述

2.2 阶梯式救助制度的概述

2.3 负所得税制度的概述

3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现状

3.1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演变

3.2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社会成效

3.3 城市低保制度面临的问题

4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证分析

4.1 假设与模型构建

4.2 阶梯式城市低保制度下的负所得税制度体制

5.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研究结论

5.2政策建议

5.3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作为社会救助的中流砥柱力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证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起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在农村和城市人民的幸福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十九大会议提出,社会救助作为保障人民稳定生活的基底制度,党和国家有义务和责任将其继续完善和改良,为脱贫致富开拓更宽广的道路。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长幅度高达10.7%,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1]。目前的低保制度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因此需要有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引导它更好的发展。本文对重庆市ELES建模研究表明,目前为止对于作为直辖市的重庆来说,低保标准的给付标准相对过低。没有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标准,并且实证分析的测定结果与实际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实际的财政收入对比发现,只要低保制度设计合理提升空间还很大。  本文运用ELES模型分析了重庆市低保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且进行了多区域横向比较,制定了一个相对合理的阶梯式救助体制。设计出了五档线,依次为生存线、基础生活线、中等线、初级线和发展线。结合负所得税方案,相对于传统的补差制度来说,它更能激发人们主动工作的热情。实证分析显示,重庆市当下的低保标准相对于其理想状态下的数值差距很大,仅占其40%左右。而且就低保相比于去年的个人支出情况占比来看,生存档为19%,基础档为30%,中等档为35%,初级档为42%,发展档为52%。这样直接明了的数据统计将更便于政府分析制定低保政策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