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及空间分析
【6h】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及空间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内容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本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工业生产效率的研究

2.2 化石能源碳排放

2.3 空间相关的研究

3 模型理论基础

3.1 效率的界定与测度

3.2 工业消费的化石能源碳排放测度

3.3 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

3.4 泰尔指数及泰尔指数分解

3.5 灰色-熵权关联分析法

3.6 指标说明和数据预处理

4 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及空间分析

4.1 化石能源工业消费碳排放量测算

4.2 省际工业生产效率测算

4.3 工业生产效率空间相关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5.1 有无环境约束效率比较

5.2 泰尔指数和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并且伴随工业效率的提升,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导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方向。随着工业发展的逐渐完善,工业生产效率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不可再生资源以及人力、财力等资源的“粗放型”投入需要向 “集约型”转变,且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工业”开始提倡。如何使资源投入和工业产出达到较高的效率值,且控制对环境有害的非期望产出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业生产效率及相关的影响进行研究,使工业效率得到最大化。  本文在已有对工业生产效率的研究文献基础上,以我国 30 个省市区 1995-2015年工业生产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法中的SBM模型来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值,并运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对省际工业生产效率进行了空间相关分析。文章的思路如下:首先,对各省市区工业生产所耗的化石能源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其次,对测算的工业生产效率运用全局 Moran 指数和局部 Moran指数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接着,从纯技术效率(vrste)和规模效率(scale)两方面,进一步探究技术水平和规模水平对工业效率的影响;然后,本文还将有无碳排放约束情况下的工业生产效率做了对比,从而探究碳排放约束的有无对工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后,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工业生产效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区域工业生产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表明:在碳排放约束下我国省际工业生产效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到了2015年,各省市工业生产都处在效率前沿上;2013年之前,“1值单元”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且“1 值单元”的省份随着年份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也即是说工业生产效率高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低的主要聚集在西部省市;此外,工业生产效率高低的省份并不是空间上的随机分布,从全局来看,各省市区的工业生产效率空间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从局部空间相关性来看,东部省份主要呈现高高型聚集特征,西部省份呈现低低型聚集特征;从效率拆分来看,碳排放约束对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有所影响,不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纯技术效率最高的是中部地区,规模效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的均是东部地区。导致工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内在因素,影响最高的因素为工业化水平地区差异和工业产业结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