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ESDA-GIS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研究
【6h】

基于ESDA-GIS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区域性中心城市研究综述

1.2.2 国外区域性中心城市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区域性中心城市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难点

1.3.3 重点解决的问题

1.3.4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及预期成果

1.4.1 研究方法

1.4.2 ESDA-GIS模型

1.4.3 预期的研究成果

第2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关理论

2.1 区域性中心城市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2.1.1 区域性中心城市演变规律

2.1.2 区域性中心城市外部形态演变形式

2.1.3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

2.2 区域性中心城市理论基础

2.2.1 平衡发展理论

2.2.2 不平衡发展理论

2.2.3 空间结构理论

2.2.4 城市空间理论

2.3 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标准

第3章 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进程

3.1 重庆城镇体系发展历史

3.1.1 城镇建设初始发展阶段(1929-1938年)

3.1.2 城镇建设飞跃发展阶段(1939-1948年)

3.1.3 城镇建设快速发展阶段(1949-1957年)

3.1.4 城镇建设波动发展阶段(1958-1978年)

3.1.5 城镇建设平稳发展阶段(1979-1996年)

3.1.6 城镇建设加速发展阶段(1997-至今)

3.2 重庆城镇化发展现状

3.2.1 城镇化率整体快速提高

3.2.2 城镇化体系逐步明晰

3.2.3 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3.2.4 城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2.5 产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3.2.6 城镇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成效

3.3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提出和发展

3.3.1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提出

3.3.2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

第4章 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实证分析

4.1 区域性中心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选取

4.2 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分析

4.2.1 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指数计算

4.2.2 经济发展水平结果分析

4.2.3 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

4.2.4 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统计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思路与策略

5.1 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思路

5.1.1 “一圈”: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圈

5.1.2 “一轴”:构建“长垫梁”产城融合带

5.1.3 “两点”:构建万州、黔江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

5.1.4 “满星”:打造特色生态城镇

5.1.5 大足、涪陵、万州成渝城市群重庆范围区域性中心城市

5.1.6 石柱、秀山未来新区域性中心城市

5.2 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的对策建议

5.2.1 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5.2.2 增强互补,促进协调

5.2.3 找准定位,重点发展

5.2.4 挖掘资源,突出特色

5.2.5 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第6章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2.1 角度创新

6.2.2 方法创新

6.2.3 成果表现形式创新

6.3 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不断增速。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重庆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重庆的城镇体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直到2006年将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确立为重庆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使重庆的城镇体系得到改善。由于重庆是西部唯一直辖市,长江上地区游经济中心,“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大都市,随着重庆的发展变化,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已不再适应重庆的新形势,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的整体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重庆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布局进行再思考,提出能够符合重庆市城镇化发展,同时又与周边区域省市联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思路。本文则基于这一现实需求借助ESDA-G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以重庆的38个区(县)为单位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异质分析,得出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不适合重庆未来的发展,从而提出了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思路和策略。  首先,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研究内容以及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关理论的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基础。其次,通过对重庆38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重庆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差距不断缩小。根据2004-2013年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各区县的发展分为稳定型、上升型、下降型、波动型四种类型,其中璧山区和大渡口区变化最明显。(2)重庆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聚集特征,且聚集分布形式以“High-High”和“Low-Low”为主。(3)东西方向上差异大,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重庆的不断发展而变化,整体上趋于协调统一发展。(4)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变化,使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不再适合重庆未来发展,重庆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基于以上分析和研究,本文围绕重庆打造现代国际大都市这一目标,结合“三大战略”城市功能定位,按照承载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带动加快西部发展、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历史使命,针对重庆的城镇体系建设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布局。提出“打破行政区划、跳出区县范围”,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构建适宜“三大战略”现实需要的“一圈一轴两点满星”的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思路,成渝城市群重庆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未来重庆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互补、促进协调,找准定位、重点发展,挖掘资源、突出特色,发现不足、及时弥补等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