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20世纪30年代及前后时期“父爱型”母题的儿童文学
【6h】

论20世纪30年代及前后时期“父爱型”母题的儿童文学

代理获取

摘要

母题是民俗学研究理论表述体系上的专业术语,但它却经常在文学作品研究中被提到,但是从不同的话语进入,其解释也不尽相同。爱的母题是成人向儿童传递的洋溢着温暖的爱意的作品,有“父爱型”与“母爱型”之分,在现实作品中,“父爱型”的作品占大多数。本文意图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及前后时期的重要儿童文学作家“父爱型”母题作品中角色的分类概括分析,来探索此类作品对当时、现在及将来的深远影响。
   全文共三章。
   引言是对本论题的选定缘由、前人研究成果等的一些简单说明。
   第一章从“母题”这一关键概念入手,通过对“母题”源头的寻找,和国内国外学者对“母题”的相关研究,以及几个关键词的比较,来界定“母题”。再顺着“母题”寻到“爱”的母题,并最终引出“父爱型”母题。
   第二章从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来分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及前后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背景。发现该时期“父爱型”母题主要体现在“苦难儿童”为主人公的作品中。从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给出的“道路”等方面的不同,将儿童分为三种类型,即流浪儿童、童工、“健全”家庭中儿童。由分析这些儿童的特点,找出其与“父爱型”母题特点的契合点。
   第三章从内外因来分析“父爱型”母题下的儿童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并探索20世纪30年代及前后时期该类作品对当时、对如今读者、作者、社会产生的深远意义和深刻影响。
   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本篇论文的大致内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