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终极控制权、市场化进程与过度投资
【6h】

终极控制权、市场化进程与过度投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终极控制权

1.2.2 市场化进程

1.2.3 过度投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终极控制权与过度投资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市场化进程与过度投资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3 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公司投资理论

3.1.2 自由现金流理论

3.1.3 终极控制权理论

3.1.4 委托代理理论

3.1.5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 理论分析

3.2.1 自由现金流是过度投资产生的根本原因

3.2.2 终级控制权是形成公司过度投资的必要条件

3.2.3 市场化程度促成公司过度投资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1.1 终级控制权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假设

4.1.2 市场化进程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假设

4.1.3 终极控制权、市场化进程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假设

4.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3 变量选择与设计

4.3.1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4.3.2 解释变量的设计

4.3.3 控制变量的选择

4.3.4 变量描述与定义

4.4 模型设计

4.5 实证结果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相关性分析

4.5.3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为经济过热。宏观领域的“投资过热”与微观领域的企业“过度投资”是密不可分的。过度投资定是指拥有自由现金流的企业,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的行为。通常企业在内外部压力的影响下,不以市场效益为目标进行投资决策时,过度投资极易发生。而我国市场化进程虽取得巨大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国有控股企业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现象仍比较普遍。故而我国上司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屡见不鲜,这不仅会极大的浪费资源,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梳理出终极控制权、市场化进程与过度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假设、借鉴Vogt(1994)模型构造本文实证模型,以企业投资为被被解释变量,自由现金流、控股股东持有控制权水平、终极控制权性质和市场化指数为解释变量。本文最终选取包括2007至2011年沪深A股1683家上市公司共5798个样本,在控制对投资有影响的TobinQ值、企业规模、销售收入等变量的基础上,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终极控制权与过度投资正相关。控股股东拥有的控制权比例越高,其实施过度投资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的,控股股东所持控制权比例越低,企业越难发生过度投资。第二、终极控制权的性质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相比中央政府控股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而民营上市公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难发生过度投资。第三、市场化进程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市场化进程好的地区企业过度投资现象明显少于市场化进程差的地区。第四、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下,终极控制权的性质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终极控制权性质对过度投资的影响越低,与之对应的,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终极控制权性质对过度投资的影响越高。   本文最后一部分针对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增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加速我国市场化进程,包括减少政府干预、加强法制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促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减少第二类代理问题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