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腮腺基底细胞瘤超声和临床特征研究及与常见良性肿瘤的鉴别
【6h】

腮腺基底细胞瘤超声和临床特征研究及与常见良性肿瘤的鉴别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患者资料

2.仪器与方法

3.资料分析

4.统计方法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高频超声声像图分析

3超声造影分析

4典型图片

讨论

1 腮腺基底细胞瘤与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临床特征比较

2 基底细胞瘤与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常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腮腺基底细胞瘤的术前诊断研究现状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寻求其诊断价值,获取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基底细胞瘤及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患者临床表现、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分别分析基底细胞瘤在这三方面的特征及与另外两种肿瘤的差异。临床资料包括:年龄(≥50岁/<50岁)、性别(男性/女性)、吸烟史(有/无)、触诊情况(较软/较硬)、消长史(有/无);常规超声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单侧/双侧、左侧/右侧)、达深叶(有/无)、最大径(<3.0cm/≥3.0cm)、边界(清楚/不清楚)、内部回声(低弱回声/混合回声)、分叶状改变(有/无)、网格样回声(有/无)、后方回声增强(有/无)、液性暗区(有/无)、液性暗区范围(大/小)、钙化(有/无)、周边淋巴结(有/无)、内部血流丰富程度(Alder半定量分级,0-Ⅰ级/Ⅱ-Ⅲ级);超声造影资料包括:团块始增强时相(早/同步或晚增强)、始增强部位(周边先增强/中心先增强或弥漫性增强)、达峰增强程度(高/低增强)、增强均匀程度(均匀性/不均匀性增强)、周边环状增强(有/无)、周边结节状增强(有/无)、无增强区(有/无)、增强后边界(清楚/不清楚)、增强后范围(有变化/无变化)、增强后消退(较快/较慢)。  结果: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纳入108例患者112个病灶,其中基底细胞瘤14例患者14个病灶,多形性腺瘤59例患者61个病灶,腺淋巴瘤35例患者37个病灶。  经过对三组肿瘤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基底细胞瘤组发病年龄一般≥50岁,触诊质地较软,与多形性腺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腺淋巴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另外,基底细胞瘤组多发于女性患者,无吸烟史及消长史,与腺淋巴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多形性腺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分析常规超声发现,基底细胞瘤组全部发生于单侧,其中71.4%(10/14)发生于左侧,另外85.7%(12/14)最大径<3.0cm,35.7%(5/14)呈混合回声,无一例显示网格样回声,42.8%(6/14)可见液性暗区且液性暗区范围较大者占28.6%(4/14),57.1%(8/14)呈现血流信号Ⅱ-Ⅲ级;多形性腺瘤组中,全部发生于单侧,其中37.7%(23/61)发生于左侧,另外26.2%(16/61)最大径<3.0cm,3.3%(2/61)呈混合回声,1.6%(1/61)可显示网格样回声,18.0%(11/61)可见液性暗区且液性暗区范围较大者占3.3%(2/61),16.4%(10/61)呈现血流信号Ⅱ-Ⅲ级;腺淋巴瘤组中,59.5%(22/37)发生于左侧,67.6%(25/37)最大径<3.0cm,24.3%(9/37)呈混合回声,29.7%(11/37)可显示网格样回声,40.5%(15/37)可见液性暗区且液性暗区范围较大占16.2%(6/37),32.4%(12/37)呈现血流信号Ⅱ-Ⅲ级。基底细胞瘤组与多形性腺瘤组在肿瘤发生位置、最大径、内部回声、液性暗区及液性暗区范围、血流信号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淋巴瘤组仅在有无网格样回声表现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分析超声造影发现,基底细胞瘤组中,78.6%(11/14)呈现早增强、高增强模式,42.9%(6/14)可见“无增强区”,14.3%(2/14)周边可见结节状增强,21.4%(3/14)消退较快;多形性腺瘤组中,18.0%(11/61)呈现早增强模式,27.9%(17/61)呈现高增强模式,18.0%(11/61)可见“无增强区”,无一例呈现周边结节状增强,3.3%(2/61)消退较快;腺淋巴瘤组中,54.1%(20/37)呈现早增强模式,86.5%(32/37)呈现高增强模式,54.1%(20/37)可见“无增强区”,无一例呈现周边结节状增强,无一例呈现消退较快。基底细胞瘤组与多形性腺瘤组在始增强时相、达峰增强程度、“无增强区”、周边可见结节状增强、消退情况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腺淋巴瘤比较仅在增强后消退表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基底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比如多发于年龄≥50岁女性患者,触诊较软,左侧发生,最大直径<3.0cm,可呈混合回声,可见液性暗区且液性暗区范围相对较大,血流信号较丰富,超声造影后多呈现早增强、高增强模式,“无增强区”,周边可见结节状增强,消退较快。掌握这些要点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为外科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另外,基底细胞瘤这些特征与多形性腺瘤比较多有明显差异性,鉴别两者较为容易;与腺淋巴瘤比较,除了在发病性别、吸烟史、消长史、无网格样回声、消退表现有一定差异性,其他均无明显差异性,鉴别有很大困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