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镇化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6h】

中国城镇化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城镇化概念和水平测度

1.3.2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城市发展

1.3.3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的驱动力

1.3.4可持续发展

1.4技术路线图、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4.1技术路线图

1.4.2研究方法

1.4.3本文的主要内容

1.5可能的创新点

2基于“幂律”的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评价

2.1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2.2回归结果

2.3指标分类及分类依据

2.4结果分析

2.4.1第一类指标

2.4.2第二类指标

2.4.3第三类指标

2.5关于“城市生物体”比喻的检验

2.6小结

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评价

3.1相关关系检验

3.2Barlett球形检验

3.3因子数量的判断

3.4结果分析

3.5小结

4 1999年~2012年中国城镇化演化特征分析

4.1城镇化演化特征分析

4.1.1第一类:与财富、知识、资源的创造和城市生活节奏有关的指标

4.1.2第二类:与人类维持生活有关的指标

4.1.3第三类:与城市基础设施有关的指标

4.2小结

5城镇化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研究

5.1城市发展方程式

5.2发展创新型城市

5.2.1重视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2.2促进城市创新环境的建设

5.2.3促进创新型产业的聚集

5.3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5.4小结

6.1全文总结

6.2本文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基于指标的不同特性和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不同意义,本文将城镇化特征指标分为三类:与知识、财富、资源的创造有关的指标、与人类维持生活有关的指标和与城市基础设施有关的指标。将城市看作生物体,计算我国289个地级市的上述三大类城镇化特征指标与城市规模所呈的标度关系,以此作为基础对我国2012年的城镇化水平和1999年~2012年城镇化的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财富的创造伴随交换,从事交易活动的主体构成了“交易网络”;而城市是一个稠密的“液态网络”。在演化特征分析中,从交易网络的角度对我国城市财富创造过程的特征进行分析;从“液态网络”中信息能够通畅、自由流动的角度对知识创造过程的特征进行分析。  使用全面的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我国289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  分析结果表明:  (1)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三大类指标有比较一致的演变特征。然而,虽然三个方面的水平都有提升,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行业缺乏创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浪费现象;基础设施领域因发展不到位而没有给城市居民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因规划不力、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基础设施的建设走的是大城市先发展,小城市跟上发展的道路。  (2)“交易网络”和稠密的“液态网络”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复杂网络,当它们的性质发生变化,那么由网络所驱动的城市动态过程也将发生变化。但是由于这种网络的特性,财富和知识的创造过程始终与城市规模呈超线性的标度关系,其程度会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从幂律的角度进行研究,凸显了城镇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巨大差距。然而,有些差距能够推动城镇化持续发展,有的差距则阻碍城镇化发展。  (4)因子分析提取出城市吸引力因子、城市发展综合因子、环境与能源因子。城市得分和排序表明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呈现明显落差,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  (5)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迈过50%的关口,因此未来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发动机,财富创造是关键,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前提条件。我国在创新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