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比较研究
【6h】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可能的创新与研究不足

2.消费信贷、经济增长的内涵及研究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消费信贷

2.1.2经济增长

2.1.3经济区域划分

2.2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2.1国外研究概述

2.2.2国内研究概述

2.2.3研究述评

3.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现状的区域比较

3.1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3.1.1消费信贷总量

3.1.2消费信贷结构

3.2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区域比较

3.2.1消费信贷总量的区域比较

3.2.2消费信贷供求的区域比较

3.2.3消费信贷占居民消费、GDP比重的区域比较

4.消费信贷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4.1我国经济增长现状及区域差异

4.1.1我国经济增长概况

4.1.2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4.2我国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4.2.1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机制

4.2.2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机制

5.消费信贷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检验

5.1数据选取及模型设定

5.1.1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5.1.2模型设定

5.2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检验

5.2.1描述性统计

5.2.2数据检验

5.3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总体作用效果检验

5.3.1混合回归模型估计

5.3.2个体确定效应模型估计

5.3.3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估计

5.3.4异方差检验

5.3.5回归结果分析

5.4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区域作用效应检验

5.4.1东部地区作用效应检验

5.4.2中部地区作用效应检验

5.4.3西部地区作用效应检验

5.5消费信贷作用效应差异的成因分析

5.5.1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作用的区域差异

5.5.2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

5.6结论与讨论

6.问题及对策建议

6.1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

6.2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消费、投资、出口是宏观经济增长的三个关键因素。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已步入新常态阶段。首先来看出口领域。由于外部需求的疲弱,我国净出口增速逐年下滑。加之我国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趋于减弱,这些因素致使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以外需推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其次来看投资领域。近年来我国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总量偏高、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国内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在下滑;第三来看消费领域。由于居民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决定因素,但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收入分配不公不高,因此难以有效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面对三驾马车增长乏力的现实国情,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显然有利于降低我国居民当期收入的流动性约束,实现居民在流动性不足的时候能先行消费而后通过未来收入偿还贷款。因此,消费信贷不仅使居民跨期消费成为可能,而且有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进而促进宏观经济健康、持续、有效增长。  事实上,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居民消费拉动,而居民消费中占比重较高的是借贷消费。究其原因在于,消费信贷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发展较早,早在十九世纪末消费信贷便已初现雏形。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已经步入成熟阶段,无论是信贷方式还是信贷产品等都发展得非常成熟,其居民利用消费信贷实现跨期消费已成为普遍现象,消费信贷也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  对我国而言,消费信贷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发展起来,虽然发展时间尚短,但其新增贷款增长速度较快。随着我国新常态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和相关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必然会转向居民消费。因此,探析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状况不同的现实国情,消费信贷在促进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发展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效应,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文内容包括以下六个章节:  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写作的创新与不足,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是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内涵界定与研究概述。本章首先对消费信贷、经济增长、区域划分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对研究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关系、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  第三章描述了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并对区域消费信贷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从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来看:第一,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信贷总量快速增长,消费信贷在GDP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但尽管如此,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的差距。第二,从消费信贷结构方面看,各信贷产品均快速发展,住房信贷在其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从区域消费信贷发展现状来看,各区域主要存在以下差别:第一,消费信贷总量呈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差异不大的情况。第二,不论从信贷供给还是信贷需求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均大于中、西部地区。第三,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在居民消费及GDP中的占比也均大于中西部地区。  第四章描述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和区域差异,并论述了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但自2012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下降,从高速增长换挡至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增长快速,产值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但同时也存在产能过剩、技术含量较低的问题。从区域角度,主要存在以下差异:第一,区域经济总量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情况。居民收入水平方面亦是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差异不大。第二,经济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而第三产业占比则高于中、西部地区。另外,东部地区消费、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均略低于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则高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本章从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两个方面论述了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首先,消费信贷可缓解居民流动性不足促进消费的增长,而消费本身便是GDP的一部分,因此消费信贷的发展可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其次,消费信贷发展还可通过乘数效应、引导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劳动力素质等方面,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  第五章为实证部分。本章首先分别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全国层面来看,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较为微弱。第二,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不显著。随后,本章分两部分对东、中、西部地区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分别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进行简单一元回归,发现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其次,采用增长值法,分别测算了各区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发现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也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这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区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性的差异。  第六章为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首先从消费信贷发展及经济增长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有限的原因。第一,由于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以及个人信用体系并未建立起来、消费信贷供给主体单一及消费信贷产品不够丰富、居民收入较低及消费观念保守等原因,抑制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利于其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第二,我国居民消费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也抑制了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随后,针对上文的原因分析,本文提出了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及降低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首先,在促进消费信贷发展方面,应从加快消费信贷相关法律法规及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增加供给主体及丰富消费信贷产品、提高居民收入及引导居民消费观念等方面入手。其次,应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加大对中、西部金融支持和教育投入几个方面入手,降低区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差异。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相关文献对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多单一的从全国层面,或单个省(市、区)的层面来研究。较少有文献从对比的角度研究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差异。从经济区域角度进行对比的相关研究则没有。因此本文的第一个创新点是,从东、中、西三个经济区域发展现状出发,通过现状分析与实证检验探析不同区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并尝试对原因进行分析。  其次,在实证分析方面。以往对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研究,大多只利用时间序列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而本文在实证方面,则是建立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并分别从全国层面及经济区域层面建立模型,实证检验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