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6h】

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绪论

0.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0.1.1问题的提出

0.1.2研究意义

0.2国内外研究与实践概况

0.2.1国内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概况

0.2.2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概况

0.3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0.3.1基本思路

0.3.2研究方法

0.4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0.4.1论文的创新

0.4.2论文的不足

1.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概述

1.1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1.1.1“生态文明”的内涵

1.1.2“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1.1.3“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

1.2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分析

1.2.1我国生态文明意识状况

1.2.2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特点及主要问题

2.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溯源

2.1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教育思想

2.1.1“天人合一”的认识方法

2.1.2“和谐与平衡”的律令规范

2.1.3“尊重自然规律”的道德意识

2.2西方生态文明教育思想

2.2.1西方人类中心主义

2.2.2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

2.3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思想

2.3.1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把握

2.3.2生态危机根源的科学认识

2.3.3尊重自然、消费适度的道德规范

2.4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2.4.1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2.4.2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

2.4.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

3.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的经验启示

3.1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的典型模式

3.1.1美国的生态文明教育

3.1.2英国的生态文明教育

3.1.3日本的生态文明教育

3.2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的典型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3.2.1要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层次性

3.2.2要加强“认知式”与“体验式”教育的融合

3.2.3要健全政策法规等保障机制

4.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构想

4.1加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框架

4.1.1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

4.1.2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

4.1.3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原则

4.1.4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4.2学校生态文明教育

4.2.1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初级阶段(学前、小学)

4.2.2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中级阶段(中学、职高)

4.2.3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高级阶段(大学、大专等)

4.3社会生态文明教育

4.3.1政府主导

4.3.2传媒引导

4.3.3组织参与(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

4.4家庭生态文明教育

4.4.1家庭教育的启蒙性

4.4.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科学的文明范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然而,在当今时代,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峻。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单列一章,将其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新时期发展中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其作为系统工程建设的挑战性也愈加艰巨。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提升、发展模式转变,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设计、安排给予保障,而最为根本的,是离不开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培育,通过“生态公民”的塑造,从思想意识、文化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上来更新和倡导新的发展理念和文明风尚,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着力点。本文正是以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为主题,从整体性角度对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构建与推进作出全面地探讨。其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  1、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概述。本章首先阐述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分析了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其次,本章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进行了探析,指出当前我国存在着公民生态保护理念淡薄、生态知识匮乏、“知”与“行”的不对称性等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在地位上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还没有为公民提供终身的、系统的生态教育机构和机制;在方式上,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较为突出;在内容上,现有的教育内容不明确,缺少系统和统一性。生态文明教育在整体上体现为分散、不连贯,并且缺乏系统性。  2、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溯源。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思想和理念,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早就受到重视和关注。本章通过对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教育思想、西方生态文明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追溯,认为“天人合一”、“和谐与平衡”、”尊重自然规律”的等传统生态文明思想对现代生态学的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前提。以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而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的深刻认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思路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为生态危机的化解提供了现实指导,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进行公民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理论根基。  3、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的经验启示。国外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早,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步入规范化轨道,其生态文明教育的构建也比较科学、完整。本章主要以生态文明教育开展较为成功的美国、日本、英国作为典范,对各自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考察、梳理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以汲取、借鉴相关生态文明教育经验,进一步指出我国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层次性、加强“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的融合及健全政策法规等保障机制。  4、加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实践中,既要把握全局,又要立足实际,有区别有重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本文在借鉴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及其教育现状、基本国情,从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提出了加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同时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着重提出了具体路径,旨在将生态文明教育视为终身教育并使其连续性得到保持,真正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一是系统地梳理了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目前,我国对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的挖掘和研究还不完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教育思想、西方生态文明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教育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这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研究的丰富和深化。  二是深入地探究了国外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典型模式。国外生态文明教育大多数已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形成了学校、政府及其它机构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紧密配合的科学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本文全面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的具体模式,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资借鉴。  三是系统化地提出了构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机制。本文站在十八大提出系统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高度,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本文不仅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还着重提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模式。尤其针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阶段性特点,本文提出了初级阶段(学前、小学)、中级阶段(中学、职高)以及高级阶段(大学、大专等)的分层生态文明教育构想,突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层次性和各阶段教育实践的特殊性。这对之前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较缺乏完整性、系统性考量是一种弥补。

著录项

  • 作者

    曹鑫;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谭亚莉;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