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rtistic View in Aurora Leigh
【6h】

Artistic View in Aurora Leigh

代理获取

摘要

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1806-1861)生前享有很高的声誉,但逝世后受到冷落,直到女性主义批评兴起,才又重新开始发掘她的作品。《奥罗拉·利》是巴雷特·布朗宁最长的一部诗歌,也是她认为最好的一部作品。《奥罗拉·利》在1865年出版后大受好评,但也有评论家对它的篇幅,体裁,语言,情节,人物塑造,及对传统的反叛方面颇有微词。后来的研究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神学,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中国学者对巴雷特·布朗宁的研究相比国外少的多,而且主要集中于对她的爱情诗,特别是她的十四行组诗《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的研究,或将其与其他中外诗人做对比研究,涉及的作品主要也是她的爱情诗。国外的研究中有少数谈到了巴雷特·布朗宁的《奥罗拉·利》中的艺术观,但并未对其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作品中的艺术观做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就很有必要,可以弥补了目前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研究的不足。
   本文在对《奥罗拉·利》的文本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分析了作品中体现的艺术观。《奥罗拉·利》中反应的艺术观包括艺术创作原则和艺术的社会功用两部分。艺术创作原则集中关注艺术的形式和场景设置。艺术强调精神,因此形式应由精神决定,艺术的场景设置应是现代社会。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应遵循自己的艺术理想而不屈服于评论家或观众的影响。另外艺术有助于个人成长,并能指导社会改革。
   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章是引言,简要介绍了巴雷特·布朗宁和她的作品《奥罗拉·利》,对《奥罗拉·利》的中外研究做了文献综述,并介绍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框架。
   第二章分析了《奥罗拉·利》中翻译的艺术创作原则。艺术强调精神,因此艺术形式应遵循精神的需要,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要求。巴雷特·布朗宁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是英雄时代,所以她认为艺术应该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描写现代生活,而不应过于留恋过去的伟大时代。现代人无法把握现代社会的宏伟只因身处其中离得太近。过去恢宏的时代对于当时的人们同样显得很渺小,而且过去的时代已经死寂一片,只有当代社会是充满蓬勃生机,也是值得歌颂的。巴雷特·布朗宁在《奥罗拉·利》的创作上即是遵循了这一原则。这部作品以当时的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描写了维多利亚的人们关心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妇女问题,社会贫穷问题,阶级冲突,社会改革等等。《奥罗拉·利》本身也是融合了诗歌与小说两种体裁,是一部诗体小说,用于描写现代生活。
   第三章探讨了艺术在指导个人成长的作用。此章探索了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遇到的艺术和女子特征方面的困难,以及艺术对她的成长的帮助。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少年时期曾因令人窒息的传统女子教育和无人关爱而丧失生的希望。通过阅读诗歌和自己进行诗歌创作,她的内心渐渐丰富强大起来,整个人也焕发出活力,最终重燃生的希望,坚定了对艺术的追求。她抵抗了传统女子教育对自我的压抑,拒绝了罗姆尼傲慢的求婚,和他为自己设想的助手工作,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她通过写作获得了经济独立,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保障。她勤奋努力,改进诗歌创作,坚持艺术理想不动摇,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声誉赫赫的诗人,作品深受好评。而这途中她也经历了拥有诗人和女人两种身份所必经的波折。诗歌创作要求她有自我,表达她的灵魂,而传统女子形象又要求她放弃自我,顺从男子,顺从自己对罗姆尼的爱。两者相互矛盾,两种气质又相互冲突。最终,奥罗拉通过对艺术的坚持,在稳固自己诗人的地位后,接受了罗姆尼的爱。而此时的罗姆尼已经充分认识自己曾经的无知,诗歌的伟大,和诗人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此时的爱已经不会损害奥罗拉的艺术。至此,奥罗拉也终于在艺术和爱两方面都获得成功。
   第四章探讨了艺术对社会改革的指导作用,叙述了罗姆尼如何因为把艺术排除在社会改革之外,没有从灵魂和个人着手而导致改革失败,以及他如何在接受诗人奥罗拉作为他的改革工作的向导后看到了新的耶路撒冷。艺术能直接影响人的心灵。社会改革必须从打动人的心灵入手。艺术通过对个人的感化能逐渐感动大众,从而达到社会改革的目的。罗姆尼开始没有领悟这一点,只是一味致力于改善穷人的物质生活,最终改革失败。最后,他通过奥罗拉的诗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了奥罗拉关于艺术指导社会改革的观点,邀请奥罗拉作为他的向导,一同为建立新世界努力。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指出其不足,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