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流通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研究
【6h】

安徽省流通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概述和相关概念

一、流通与流通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二、制造业概念的界定

三、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理论

第三章 安徽省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现状分析

一、安徽省流通服务业的现状分析

二、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四章 流通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二、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各组成因子与制造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安徽省流通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视

二、提高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发展

三、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仅仅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制造业的变化最大,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的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大多数企业核心技术却受制于人,这样“大而不强”的模式使我国工业长期落后于世界强国。如果流通服务业不发达的话,制造业的升级和改造就很难实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发达的流通服务业是提高制造业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安徽省的流通服务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且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安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均衡,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约束了安徽省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如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发展相对落后等。
  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产业形势下,本文着眼于上述背景,试图通过建立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对安徽省流通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测评,并通过实证模型研究安徽省制造业受到流通服务业促进的发展情况。从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这个角度来阐述其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了研究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现有相关文献,分别界定了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概念,从不同的理论分析角度论证了流通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基于“微笑曲线”理论,鼓励供应链上的制造业和流通服务业进行合作,这有利于充分发挥流通服务业在结构调整中作用,有利于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上的转型和升级,促使安徽省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真正发挥出流通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效用。基于“流通效应”理论,若要促使经济的整体健康协调发展,使得流通服务业有效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和依据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找到与之匹配流通业发展速度和规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流通服务业的流通效应。
  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切入点为:在现状描述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从中观角度研究安徽省流通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首先,根据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确立了包括三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的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现状分析,同时也分析了安徽省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产业结构不足,研发投入不足,资源环境相关问题。其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方法分析安徽省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产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安徽省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能拉动制造业产值的增长,但对其增长的幅度却不是很明显;而从安徽省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构成因子来看,流通规模、流通结构、流通效率各个因子的提升均可以不同程度推动制造业产量的增长。
  最后根据现状描述与实证结论,从提高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视、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规模流通企业、提高流通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农村流通服务业方面提出了通过提高安徽省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来有效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