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功能划分的区域旅游中心性研究——以安徽省地市为例
【6h】

基于功能划分的区域旅游中心性研究——以安徽省地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理论背景

(二)现实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城市中心性研究进展

(二)旅游中心地研究进展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旅游中心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理论回顾

(一)中心地理论

(二)区域经济理论

(三)区域增长极理论

(四)区域旅游协作理论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中心城市

(二)旅游城市

(三)旅游中心性

(四)区域旅游功能中心

三、区域旅游功能划分

第三章 旅游中心性模型构建方案

一、模型构建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四)通用性原则

二、评价方案的确立

(一)评价方法的采用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安徽省旅游功能中心性分析

一、安徽省旅游资源中心性分析

(一)安徽省旅游资源现状

(二)安徽省旅游资源中心性测定

(三)安徽省旅游资源中心性结果分析

二、安徽省旅游服务中心性分析

(一)旅游服务设施现状

(二)安徽省旅游服务中心性测定

(三)安徽省旅游服务中心性结果分析

三、安徽省旅游交通中心性分析

(一)安徽省旅游交通现状

(二)安徽省旅游交通中心性测定

(三)安徽省交通资源中心性结果分析

四、安徽省旅游经济中心性分析

(一)安徽省旅游经济现状

(二)安徽省旅游经济中心性测定

(三)安徽省旅游经济中心性结果分析

五、小结

第五章 安徽省旅游功能中心性等级与类型划分

一、安徽省旅游中心性等级划分

二、安徽省旅游中心性类型划分

(一)综合中心型

(二)复合中心型

(三)单一中心型

(四)非功能中心型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众多区域旅游圈,如杭州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浙赣皖旅游共同体、宁蒙陕甘无障碍旅游圈等。区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中心地的带动,旅游中心地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极核和辐射源。所以学术界对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中心地的研究也正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对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中心地的研究,一般是在整体上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旅游中心地定位及等级划分。然而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城市虽然是旅游中心城市,但只发挥一部分旅游功能。如黄山、桂林、丽江等著名旅游城市在省域旅游中发挥的旅游吸引功能较多,而旅游集散和服务功能可能更多地是由所在省会城市承担。基于这样一种旅游地域分工现象,本文试图解释这种现象,并用一定的方法明确各地旅游地域分工,了解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黄山、合肥、芜湖定位为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从直接感觉上,黄山因其资源丰富而发挥的吸引功能应该是资源中心,合肥因其是省会城市可能是发挥全省的旅游组织功能而为服务中心、交通中心和经济中心,而芜湖的旅游功能不明确。安徽省明显的旅游功能地域分工现象,是本文选择其为案例地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不同中心城市发挥旅游功能不同,形成不同的旅游地域分工现象。因此明确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地域分工问题,更有利于了解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为各地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笔者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发现旅游中心性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总体宏观的角度,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应用了区位商法、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三种,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具有差距的角度和技术路线;其次,对中心地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城市体系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并对中心城市、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中心性、旅游功能中心等相关概念进行解析,提炼出四种旅游功能中心,分别为旅游资源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交通中心、旅游经济中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再次,构建旅游功能中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城市中心性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对区域旅游中心性进行深入评价,并以安徽省为案例地分析其旅游中心性问题,结果表明:一级旅游资源中心为黄山市、一级旅游服务中心性是合肥和黄山、一级旅游交通中心为合肥、一级旅游经济中心为合肥市和黄山市。这四类旅游功能中心性都在地域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省旅游资源中心性呈现南强北弱的态势;皖中地区旅游服务中心性总体高于皖南地区,高于皖北地区;安徽省旅游交通中心性得分皖中>皖北>皖南;皖南旅游经济中心性得分高于皖中,高于皖北。最后,在对安徽省各旅游功能中心性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将安徽省旅游中心性划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综合中心型,包括合肥市、黄山市;复合中心型,包括六安市、芜湖市、池州市、安庆市;单一中心型,包括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滁州市;非功能中心型,包括淮北市、亳州市、淮南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各类型都有其各自特点,并根据对各类型城市特点提出相应旅游发展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