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研究——基于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的实证调查
【6h】

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研究——基于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的实证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辨析

一、传播

二、人际传播

三、网络人际传播

四、社会化网络

五、社会化网络人际传播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对于网络人际传播的分类研究

二、关于社会化网络的研究

三、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样本以及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调查

第一节 样本的总体分析

一、基本信息描述分析

二、调研量表的信度分析

第二节 网络交友情况调查

一、网络交往基本情况调查

二、和陌生网友的交往情况调查

三、与现实中朋友网络交往情况调查

第三节 个人发布情况调查

一、个人发布的频率差异调查

二、个人发布的平台统一性调查

三、个人发布的内容调查

四、个人发布的真实性调查

第四节 网络人际传播的效果、影响调查

一、传播工具的使用频率调查

二、对于个人发布的主观关注度调查

三、网络人际传播的效果调查

第二章 合肥市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人际传播行为分析

第一节 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特征分析

一、交往双方的真实性非对等

二、网络人际传播的形式拓展

三、传播对象的获取

第二节 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效果分析

一、网络群体的聚合

二、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相互渗透

第三章 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网络社会化交往分析

第一节 网络人际传播社会化交往特征

一、传播主体的自主表达

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三、传播模式的人性化

四、传播效果的真实性回归

第二节 网络人际传播建构的社会化交往空间

一、识别:信任机制的建立、流失与重构

二、关系:弱连接的建立与泛化

三、聚合:成员的聚集与回归

四、交融:真实与虚拟的统一

第四章 对网络人际传播社会化的思考

第一节 网络人际传播社会化关系的升华

一、社会化网络人际传播关系构建的礼物经济

二、永恒变化和发展的网络世界

第二节 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展望

一、未来社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特征

二、未来社会关系的镜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媒介交往工具的更新换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玛莎纪(MASSAGE)时代。近十年来,网民人数急速增加,据CNNIC公开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为6.18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上升为45.8%,其中使用手机的网民人数高达5亿人次。这意味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在使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下互联网已经远远超越了传播媒介的属性,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搬到了网络,包括人际关系,人类与互联网发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网络的互动性、多元性、自主性使得我们无法简单地仅仅将互联网看作是信息的载体或信息的媒介,互联网并非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粘贴,它改变的信息的传播模式,它消解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它连接的是一台台电脑、一部部手机对面的社会人,它带来了人类交往方式的变化,它重塑的是完整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网络人际传播媒介工具不断被研发与投入运用,网络人际传播的模式、内容、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网络人际传播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工具属性和关系属性,即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功能。有学者认为,网络人际传播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的人际传播、以个人为中心的人际传播、社区化的人际传播、社会化的人际传播以及微内容化的人际传播。”1
  网络人际传播社会化阶段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而其中的社会化交往特征的呈现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网络中,社会个体为一个通信节点的属性被进一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完整的社会化意义上的人,社会网络将在现实世界中的所有关系已经转移到了网络空间。
  在这样的研究思路基础之上,本文的创新点为:国内外学者对于网络人际传播的研究大多基于定性研究和内容分析,实地调查搜集特定用户行为数据的文章很少,实证调查大多集中在对于技术层面的考察,理论提升与实证的分析同样重要,本研究以定性理论探讨和定量问卷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以用户的视角出发以合肥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调查为实证,搜集数据,分析网络空间的人际传播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传播之间、现今的网络人际传播与初始阶段的网络人际传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概括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特性,梳理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特征的具体呈现,了解社会化的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人际交往以及现实“社会人”的影响,最终挖掘网络人际传播中存在的发展规律,探究对于应对未来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下社会网络人际传播的发展有何引导。
  本论文以网络调查问卷为实证,设计了名为“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调查的问卷,其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网络交友基本情况、个人发布情况、传播动机效果四个模块,问题涉及传播对象、传播动机、传播频率、真实性、形象对比、影响等多个方面。借鉴了哈贝马斯、麦克卢汉、希金斯、巴奇、麦克纳、惠蒂、加文、马克.格兰诺维特、斯坦利、米尔格兰姆、贝罗、梅特卡夫、马克.扎克伯格、亨利.詹金斯等学者的经典传播学理论,结合弱连接、六度分割理论等网络传播学理论。拟解决三个问题:1、实证调查,数据分析合肥市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传播社会化交往行为;2、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特征具体如何呈现;3、网络社会化人际交往的意义与价值及一些思考。
  绪论部分,笔者对与传播学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解析,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大致情况,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主要对200多名被试的网络调查问卷的反馈数据样本进行统计,从大学生与两类网络交友对象交往的基本情况,个人发布情况以及网络人际传播的影响效果等利用SPSS20.0进行数据调查分析,详细阐释以合肥市为代表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现状。
  第二章结合媒介工具的特性与人的主体性特征分析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社会化交往特征的凸显。
  第三章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具体如何呈现。
  第四章在总结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化交往特征下的网络人际传播的意义与价值,对构建和谐的民主社会有着什么样的现实关照作用。
  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试图用传播学理论来解读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特征以及建构过程,探讨出网络人际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及对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参照意义和实际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