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宿松文南词研究
【6h】

宿松文南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宿松文南词考原

第一节 “文南词”释义

一、命名与异称

二、“文词”、“南词”叙考

第二节 宿松文南词渊源考述

一、走唱时期

二、坐唱时期

三、剧唱时期

第二章 宿松文南词与黄梅戏“姊妹艺术说”新论

第一节 历史上的失衡发展

一、第一阶段:喧宾夺主,凤雏新声

二、第二阶段:思路遮蔽,政策禁锢

三、第三阶段:积重难返,时代冲击

第二节 宿松文南词与黄梅戏“姊妹艺术”关系献疑

一、渊源比对

二、声腔比对

三、“姊妹艺术”新解

第三章 宿松文南词剧目研究

第一节 宿松文南词剧目概述

一、剧目存佚情况

二、剧目分类

三、剧目渊源

第二节 思想内容

一、崇尚伦理教化

二、赞颂真挚爱情

三、讴歌美好家乡

第三节 艺术特色

一、语言生动幽默、通俗直率

二、奇人异士情结

第四章 宿松文南词的保护及发展对策研究

第一节 生存现状

一、流行区域萎缩

二、剧目流失严重

三、文化身份尴尬

四、保护力量分散

第二节 保护与发展对策

一、抢救与恢复剧目

二、逐步促进宿松新黄梅演艺公司转型

三、为老艺人争取权益

四、重视民间剧团

五、架立交流桥梁

六、充分借助新兴的民间戏剧节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文南词是流行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稀见地方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独具个性的文化价值。清末民初,文南词随湖北黄梅一带逃水荒的灾民传入宿松。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宿松文南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声腔系统,积淀了一批别具特色的剧目,折射出皖、鄂、赣省际间的民间艺术交流和交融情况。2008年,宿松文南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启了其新的发展篇章。宿松文南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也暴露其作为一个缺乏独立个性的剧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境与艰难。文章对宿松文南词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宿松文南词考原。通过考证“文南词”命名的来源、异称的成因以及对“文词”、“南词”概念进行界定,并综合宿松文南词发展的具体历史情境,对走唱时期、坐唱时期与剧唱时期的宿松文南词声腔进行考述,得出宿松文南词的音乐源头是流传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民歌小调与说唱艺术的结论。另外,宿松文南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广泛吸收高腔、滩簧腔、宿松大鼓书的音乐与表演形式,并以宿松灯戏为催化因素,进一步吸收汉剧、赣剧与黄梅戏音乐,引入断丝弦锣鼓,最终实现了从坐唱到剧唱的跨越,成形为一个真正的剧种。
  第二章:宿松文南词与黄梅戏“姊妹艺术”说新论。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宿松文南词与黄梅戏发展情况的比对,揭示二者在发展上存在的失衡情况,并在剧种发展规律、发展思路、戏曲政策与时代变化等层面总结出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宿松文南词与黄梅戏的渊源、声腔与历史关系进行比对与考论,阐发出二者并非“姊妹艺术”而是“附庸”与“被附庸”关系的新论。
  第三章:宿松文南词剧目研究。在搜集、整理宿松文南词剧目、剧本的基础上,对其存佚情况、剧目类型与剧目渊源进行介绍与考订,并结合具体剧目的考述与分析,总结出宿松文南词剧目崇尚伦理教化、赞颂真挚爱情、讴歌美好家乡等三项思想内容以及语言生动幽默、通俗直率、富有才子情结等艺术特色。
  第四章:宿松文南词的保护及发展对策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宿松文南词受众全面萎缩、剧目流失严重、文化身份尴尬、保护力量分散的生存困境,并据此提出抢救与恢复剧目、逐步促进宿松新黄梅演艺公司转型、争取老艺人权益、重视民间剧团、架立交流桥梁、充分借助新兴的民间戏剧节平台等保护与发展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