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日报》(汉文版)对新疆伊斯兰教两大传统节日报道研究(2010-2015)
【6h】

《新疆日报》(汉文版)对新疆伊斯兰教两大传统节日报道研究(2010-2015)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论文选题来源

第二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相关研究概况

第四节: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内容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第五节:研究框架

第二章:伊斯兰教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古尔邦节与肉孜节

一、伊斯兰教及其传统文化的演进

二、伊斯兰文化在新疆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重要与盛大的结合:选择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的原因

一、“奉献与牺牲”——古尔邦节的历史渊源

二、“吉祥与高贵”——肉孜节的历史渊源

三、“重要与盛大”——古尔邦节与肉孜节的地位

第二节:“牲灵与油香”:古尔邦节与肉孜节的独特传统

一、会礼、宰牲、聚餐——古尔邦节的独特传统

二、油香、清扫、礼拜——肉孜节的独特传统

第三章:《新疆日报》(汉文版)对两大伊斯兰教传统节日的报道分析

第一节:《新疆日报》(汉文版)传统节日报道的数量分析

一、两大传统节日报道的分类统计

二、大事件扎堆成报道量变化主因

第二节:天山南北:《新疆日报》(汉文版)传统节日报道的分布

一、“备受冷落”的南疆——南疆地区鲜有节日报道

二、“众星捧月”的北疆——北疆地区节日报道繁多

第三节:爱憎分明:《新疆日报》(汉文版)传统节日报道的倾向

一、“欢乐祥和”——数量居中的正面报道

二、“客观中立”——占据主要阵地的中性报道

三、“谴责批判”——少之又少的负面报道

第四节:丰富多彩:《新疆日报》(汉文版)传统节日报道德体裁

一、“洋洋洒洒”——消息报道不再短小

二、“以人为本”——通讯报道以小见大

三、“情景再现”——图片新闻形象逼真

第四章:交流与认同:多民族文化交融背景下《新疆日报》(汉文版)的传统节日报道

第一节:文化认同:促进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节:政治认同:促进政策合理解读,营造和谐环境

第三节:民族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第五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新疆日报》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党委机关报,它既是政策传达和反映民声的喉舌,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的窗口。本文以《新疆日报》(汉文版)作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5六年间《新疆日报》(汉文版)关于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的报道进行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内容分析、比较研究以及理论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的起源、传统习俗进行介绍;接着呈现相关数据及内容,文章从报道数量、报道的地域分布、报道态度倾向和报道体裁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在分析报道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对《新疆日报》(汉文版)的报道特色进行分析,展现党报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引导舆论;接着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视角分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新疆日报》(汉文版)的传统节日报道。在文章最后对《新疆日报》(汉文版)在报道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为完善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报道提出建议。
  本文共分五章对《新疆日报》报道的伊斯兰教传统节日进行分析,力图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剖析《新疆日报》对于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报道的特色。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论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概况、研究思路等。第二章围绕新疆伊斯兰教的两大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展开,介绍选择这两个传统节日的原因,介绍两大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在节日期间独特的文化传统等。第三章主要对《新疆日报》(汉文版)节日期间的报道文本进行梳理,从报道规模、报道地域、报道立场和报道体裁四个方面展开,探究《新疆日报》(汉文版)报道伊斯兰教传统节日的特色,力图呈现新疆伊斯兰教节日报道的全貌。第四章主要从交流与认同的角度出发,从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三个层面探讨《新疆日报》(汉文版)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汉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减少民族隔阂,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地区稳定的积极作用。第五章结语,总结《新疆日报》在报道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时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疆作为我国多民族、多宗教与多国接壤的复杂地区,有众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集中的呈现时刻莫过于庆祝传统节日之时,本文选取《新疆日报》(汉文版)与伊斯兰教传统文化之一视角,试图通过《新疆日报》(汉文版)对伊斯兰教两大传统节日报道的分析,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生活习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减少民族隔阂和冲突,并探讨《新疆日报》(汉文版)对于伊斯兰教节日报道的特色。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报道总量、报道地域、报道倾向和报道体裁哪个方面看,关于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的报道都呈现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要想缓解这种差异则需要多方的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