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6h】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缘由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相关研究

1.3.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汉硕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纵向调查分析

2.1 国内高校招收汉硕留学生的总体情况

2.2 调查结果的具体情况

2.2.1 北京语言大学(以二十人为基数)

2.2.2 上海外国语大学(以二十人为基数)

2.2.3 华东师范大学(以十二人为基数)

2.2.4 西北师范大学(以十二人为基数)

2.3 总结

第三章 汉硕留学生培养模式的横向对比分析

3.1 语言类学校对比(北京语言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

3.1.1 生源分析对比(以二十人为基数)

3.1.2 课程设置对比(以二十人为基数)

3.1.3 教学实习对比(以十二人为基数)

3.1.4 学位论文对比(以十二人为基数)

3.1.5 就业期待对比(以二十人为基数)

3.2 师范类学校对比(华东师范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

3.2.1 生源分析对比(以十二人为基数)

3.2.2 课程设置对比(以十二人为基数)

3.2.3 教学实习对比(以十二人为基数)

3.2.4 学位论文对比(以十二人为基数)

3.2.5 就业期待对比(以十二人为基数)

3.3 总结

第四章 汉硕留学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问题

4.2 建议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壮大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队伍,孔子学院总部在2009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奖学金”,开辟扩大本土汉语教师队伍的新渠道。从2009年到现在,取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最长的已经有八年的时间。此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对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应该是不同的,探索出适合外国留学生的一套培养方案非常必要。本文分别对语言类学校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及师范类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先对四个学校的培养模式展开纵向调查,然后对同类型的两个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横向对比。试图通过这些对比,了解四个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的基本情况及其异同之处,期望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本文总共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讲述了选题的背景、缘由,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第二章主要从生源分析、课程设置、教学实习、学位论文、就业期待五个部分分别对语言类学校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师范类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进行纵向调查。第三章将南北方语言类的两个学校、师范类的两个学校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对比分析中找出汉硕留学生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