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期货高频交易监管:以伊世顿案为例的研究
【6h】

我国期货高频交易监管:以伊世顿案为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伊世顿案及其危害

一、伊世顿案的来龙去脉

二、伊世顿案的危害

(一)掠夺交易侵害公平

(二)无效流动性阻碍价格发现

第三章 伊世顿案出现的原因

(一)解读高频交易技术

(二)过往案件没能引起足够重视

二、我国期货监管体制的缺陷

(一)我国期货监管现有框架

(二)证监会缺乏对股指期货市场的针对性监管

(三)投资者结构分化对中金所监管提出挑战

(四)华鑫期货因内控制度难逃其咎

(五)张家港保税区监管浮于表面

第四章 我国加强期货高频交易监管的对策

一、强化期货市场监管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二、充分发挥中金所在强化期货高频交易监管中的作用

(一)期货交易税的需求

(二)规定停滞时间,给过热交易降温

(三)建立物理隔离墙、严禁直连服务器

(四)建立一个信息化程度高的期货交易市场

(五)还原计算机的执行角色

三、填补期货公司内控漏洞

(一)完善内控制度

(二)运用技术手段增加监管的客观性

(三)不允许资质欠缺交易者进场

四、让保税区对园区内公司的监管落到实处

(一)丰富园区内风险识别的方法

(二)重点关注园区内的机构投资者

(三)清理空壳非法贸易公司

五、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更需要法律层面的保障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频技术的应用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扩大,它作为一项单一的技术已经深入到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众多方面。在金融市场中,高频技术作为一种交易算法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进行上万次的交易操作,来实现量化投资的交易策略,正确运用这项技术可以在流动性、交易成本和市场效率方面提供明显的支持。在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也存在高频交易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量化交易技术如果不能被合理的使用就可能引起违法案件的发生。
  2015年内中国的期货市场并不平静,证监会查处通报了许多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案件,其中就有成立于2012年9月的伊世顿公司涉嫌操纵市场案。初始规模并不大的它用起先680万元资本在短短的3年内博得20亿元收益。之所以把该案作为契机来强化我国的金融监管和期货监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哪一项事物是完全单一的,高频交易技术一方面削弱了市场的摩擦,提供了有效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为该市场所有的参与者创造了崭新的挑战,它放大了市场中两类交易者之间的差距,小规模的机构参与者和普通投资者正被大型专业机构投资者远远的甩在身后。这对矛盾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它也是全世界所有金融市场具有的普遍现象之一,本文关注这一基本矛盾是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中已经有违法分子利用高频交易技术进行非法套利,非法侵占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监管此时就应当施展力量和作用,成为利益受侵害方的庇护所和守护者。
  综合来看高频交易技术只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和金融交易的结合,那为什么近年来它会频繁在中国引发影响恶劣的违法案件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高频交易的使用者获得的巨额利益是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一种掠夺性侵占,严重影响到了市场合理运行的秩序。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不能少了长期投资者的参与,所以健全现有期货监管体制,加入满足高频交易的监管新要求,对于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必然的趋势。目前高频交易的应用可能会在中国诱发操纵市场的行为,因此本文列明了案件相关监管主体对高频交易监管存在不足的地方,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