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建设》国内报道研究(1946-1949)
【6h】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建设》国内报道研究(1946-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国建设》的创办与发展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中国建设》的创刊

第二节 《中国建设》月刊的发行人和主要撰稿人

第三节 《中国建设》月刊的编辑风格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建设》国内报道内容分析

第一节 社会政治报道分析

一、关于呼吁民主、反对内战的报道

二、关于肃清汉奸、严惩贪污的报道

三、关于疆域冲突、民族问题的报道

第二节 国内经济建设报道分析

一、关于工、农业建设的报道

二、对物价问题的报道

第三节 倡导言论自由的报道分析

第四节 启蒙思想的报道分析

一、重视教育,鼓吹改革

二、倡导自由思想、文化输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建设》国内报道的特点与立场

第一节 《中国建设》月刊报道的传播特点

一、内容科学性强

二、题材选择广泛

三、舆论聚焦国内建设,呼吁民主共和

第二节 内战时期《中国建设》报道立场的转变

一、缓和、包容: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时报道态度

二、尖锐、愤慨:共产党处于战略反攻时报道态度

第四章 《中国建设》舆论宣传的影响与不足

第一节 《中国建设》视域下的国共两党形象

一、得道多助: 《中国建设》所塑造的共产党形象

二、失道寡助: 《中国建设》所塑造的国民党形象

第二节 《中国建设》月刊国内报道的不足

一、排版生硬、视觉效果差

二、舆论影响力有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国共两党为争夺舆论阵地,各自创办或支持创办了一批报刊。其中,中共党员姚溱以个人名义,联合进步人士王艮仲,用民营方式创办了《中国建设》月刊。《中国建设》创办后,以“愿全国上下体念民众这一意旨,消除戾气,造成一团和气”为报刊宗旨,以争取民主和平为目标。自1945年创刊到1949年闭刊,该月刊刊登了大量事关国内建设方面的专题性文章,涉及彼时国内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思想建设等诸多领域。笔者拟从《中国建设》国内建设相关报道入手,借此考察彼时社会舆论走势,通过阐释民办报刊的刊物特点及态度立场,展示其在特殊时期担当的社会角色。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章主要回顾国共内战语境下《中国建设》月刊的创办背景及其创办过程。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上海地区重建其新闻宣传网,极力控制与迫害持不同政见的报刊、报人,妄图全面垄断新闻舆论。该新闻垄断政策,遭到了共产党刊物的挑战。中共遂以个人名义,联合进步人士,用民营方式在沪办报。在这种环境下,1945年9月王艮仲创办了《中国建设》月刊。此后,中共又派高祖文、宦乡等人参与《中国建设》月刊的创办工作。著名学者姜庆湘、翟克、姚溱等都是《中国建设》的经常撰稿人。刊物内容也由文摘性刊物,逐渐变为编辑者组稿为主的政治时事性刊物。
  第二章重点分析《中国建设》国内报道相关内容,从民主政治、经济建设、内政问题、启蒙教育、自由人权五个方面,解析《中国建设》支持与维护和平建国主张的舆论立场。《中国建设》月刊秉持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倡导民主政治,批判了国民党当局种种反民主的行径;《中国建设》月刊选用一批经济专家文章,从专业角度分析引起国内政治危机的实质,要求国民党当局实施推动工农业建设、稳定物价、实现财政政策改革等措施;在内政问题上,主张对内积极关怀国内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对外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在教育问题上,为教育机制改革提供建议,重视国民思想品性的培养;在言论自由问题上,主张保障人身权利。
  第三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建设》月刊国内报道的特点与立场。首先从内容科学性强、题材丰富、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三个方面,评析《中国建设》月刊的传播特点。上海特殊的媒介环境下,《中国建设》以知识分子为依托,坚持科学的理性的宣传斗争方式。其文章题材丰富多样,宣传策略灵活多样,注重社会服务,重视科普教育;该刊物以“国家利益第一”为宣传原则,依靠并发动上海人民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作斗争。《中国建设》月刊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报道立场。内战爆发前,其大力倡导和平建国,为维护中共关系打下舆论基础。并希望国民政府能实现民主政治,改善民生,推动国家发展。内战全面爆发后,其通过揭露国民政府内部腐败,为澄清国内形势、推动国家建设作出了宣传上的努力。
  第四章评价《中国建设》月刊舆论宣传及办刊方面的影响与存在的不足。《中国建设》月刊吸纳一批国内专家提供专业性质稿件,内容上以政策剖析、经济评论为主,折射了国民政府统治下国内乱象。为解构国民政府国内形象,动员国民抵抗国民政府统治发挥了作用;《中国建设》月刊还通过向读者介绍苏联战后国内情况,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描绘出社会主义国家的蓝图,为构建共产党形象作了有力的宣传。《中国建设》月刊在自身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知识份子供稿使文章学术性强,削减了月刊的舆论影响力。月刊在杂志排版方面也都待改进。
  在上海特殊的媒介环境下,《中国建设》月刊以知识分子为依托,传播知识,指导群众,注重剖析社会热点,关怀民众生活,营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正面舆论形象;其文章注重学理性和专业性,通过对社会问题层层剖析,使民众能直视国民政府的反动行为;《中国建设》月刊始终坚守着不追风媚俗、坚持科学性的立报原则,坚持着趋向真理的宣传斗争方式,堪称专业性杂志的代表。该刊物在动乱的时代,通过社会监测和舆论动员功能,指引民众做出符合历史的选择,为新形势下媒体的舆论引导提供了镜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