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胜利后《民主》周刊舆论引导研究(1945-1946)
【6h】

抗战胜利后《民主》周刊舆论引导研究(1945-1946)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抗战胜利后的《民主》周刊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对于和平建国的主张和态度

一、国民党的政治企图

二、中共的应对举措

三、中间派的政治诉求

第二节 《民主》周刊的基本概况

一、《民主》周刊的版面内容

二、《民主》周刊的编委团队

三、《民主》周刊与中国民主促进会

第二章 《民主》《新华日报》《中央日报》舆论引导的异同——以“较场口惨案”的报道为例

第一节 《民主》《新华日报》《中央El报》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报道数据统计

一、《民主》周刊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报道数据统计

二、《新华日报》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报道数据统计

三、《中央日报》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报道数据统计

四、三家报纸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报道数据比较

第二节 《民主》《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关于“较场口惨案”报道的文本分析

一、《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的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报道反差

二、《民主》周刊对“较场口惨案’’的报道

三、《民主》周刊与《新华日报》《中央日报》舆论引导的异同

第三章 《民主》周刊舆论引导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民主》周刊舆论引导的数据统计

第二节 宣传与引导:《民主》周刊反对专政、追求民主的呼声

一、《民主》周刊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驳与批评

二、《民主》周刊对民主宪政的呼吁

第三节 期望与失望:《民主》周刊对国共和平谈判和停止内战的呼吁

一、《民主》周刊对国共和平谈判的期望

二、《民主》周刊对国共停止内战的呼吁

第四节 同情与批判:《民主》周刊对国民党政治迫害的忿怒

第五节 揭露与监督:《民主》周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第四章 《民主》周刊政治舆论宣传的影响与不足

第一节 《民主》周刊政治舆论宣传的影响

一、《民主》周刊站在人民的立场发言

二、《民主》周刊反映了抗战胜利后的真实社会形态

三、《民主》周刊的家国情怀

第二节 《民主》周刊政治舆论宣传的不足

一、《民主》周刊新闻报道深度的不足

二、《民主》周刊舆论引导广度的缺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抗战胜利后,中间派民主人士积极创办进步刊物,利用报刊表达政治诉求。在国共两党党报相互对立的舆论引导下,中间派相对中立的舆论引导成为抗战胜利后的重要舆论力量。其中,《民主》周刊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舆论阵地,抱着对于民主和平的迫切愿望投入到办报的潮流中去。《民主》周刊试图担当国共之间的调停者,要求民主宪政,呼吁停止内战,对重要的社会议题进行舆论引导。论文试图通过对《民主》周刊共五十四期的报纸进行数据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民主》周刊进行文本分析,从而勾勒出《民主》周刊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向,同时以“较场口惨案”的报道为例,与《新华日报》《中央日报》进行横向对比,试图展现中间派和中共以及国民党在舆论引导上各自的侧重点和区别。
  论文的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国民党、中共和中间派在建国路线上的不同,国民党试图维护其专政统治,中共主张建立多党派参与的联合政府,中间派试图调和国共矛盾,主张民主和平。三者截然不同的建国路线也注定了各自报纸在舆论引导上的差异。其次,本章详细介绍了《民主》周刊的基本概况,包括版面内容、编委团队以及和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民主》周刊的主要创办人包括郑振铎、马叙伦、周建人等都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而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中间派政党,《民主》周刊即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舆论宣传阵地。
  第二章以《民主》《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报道为例,试图展现三者在新闻报道上的差异。首先对三份报纸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报道进行数据统计,从中可以发现,《新华日报》对于“较场口惨案”的新闻报道比例最多,《中央日报》则尽量避免涉及关于“较场口惨案”的新闻报道,而《民主》周刊的报道比例则在两者之间。其次,本章还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三份报纸进行文本分析,《新华日报》着重于通过展现“较场口惨案”的真相达到抨击国民政府的目的,《中央日报》则采取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与《新华日报》针锋相对,《民主》周刊则侧重于督促国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三章则对《民主》周刊的主要内容进行文本分析,首先将《民主》周刊54期报纸共719篇文章进行数据统计,并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将《民主》周刊的舆论引导分为四个部分:反对一党专政要求民主宪政;呼吁国共谈判和停止内战;国民政府镇压爱国运动,制造流血事件;其他社会问题包括国际问题、失业、官员贪冒、收换伪钞、教育以及物价等。通过对《民主》周刊这四个方面的舆论引导进行文本分析,可以看出《民主》周刊舆论引导的方向、侧重点和主要内容。
  第四章则在前文的基础上,总结《民主》周刊舆论宣传的影响和不足,《民主》周刊的进步性表现在其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发言,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表现了中国民主进步人士有责任有担当的家国情怀,其新闻报道真实反映了其时的社会生活。而《民主》周刊的不足则表现在其新闻报道的深度和舆论引导的广度上的缺陷。《民主》周刊对国民党始终抱有期望,没有认清国民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这导致其新闻报道的深度不够。而《民主》周刊背后没有有实力的财团和组织的支撑,也注定了其自身的脆弱性,使其在舆论引导的广度上有所欠缺。
  抗战胜利后的一年时间里,《民主》周刊通过自己的舆论引导表达政治诉求,其在调和国共矛盾,呼吁停止内战,和平建国等重要议题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是中间派舆论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录项

  • 作者

    章健;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天根;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219.296;
  • 关键词

    报纸媒体; 舆论引导; 中间派政党; 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