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身份认同视角下青年群体“丧文化”研究
【6h】

身份认同视角下青年群体“丧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年群体中不断产生新颖的亚文化现象。近年来,网络社会中涌现的青年“丧文化”席卷了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托的新兴媒介平台,并逐渐成为了多元亚文化图景中的重要文化景观。“丧文化”是指广泛流行于网络空间中,被青年群体主动认领和建构起来的以表达悲观、颓废等负面情绪的物质、语言和行为文化,是一种新兴青年亚文化现象。网络空间中的很多青年以“丧族”、“佛系”等标签自居,并从形象、行为和言语等方面对“丧文化”进行演绎和表达,这种“颓丧、失落、不争不抢、一切随缘”的人生态度引起了群体的情感共鸣,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丧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透视这一文化表征,可洞察青年群体的生存样貌与社会心态。目前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具有颓丧、迷茫气息的“丧文化”,无疑会助长青年群体的消极情绪,不利于积极奋斗、不断进步的“正能量”发挥,更会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脚步。因此,研究“丧文化”现象,有利于更好地解读当代青年群体认同“丧文化”的因由,以做好对该文化的合理引导,进而培养青年群体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期增强青年群体自身发展的效能感和身份认同感。 本文选取“丧文化”的主要发生场域——知乎、豆瓣、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并结合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对青年“丧文化”的发展状况、身份建构以及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等进行探析。文章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青年“丧文化”的时空展演以及现状。主要内容包括“丧文化”的群体特征、文化风格以及文化的呈现载体。第三部分为青年群体“丧文化”的身份认同建构。主要是通过身份认同理论视角下探究青年“丧文化”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身份认同的建构。从“丧文化”符号的自我认同、他者评价方面对“丧文化”群体的自我认同建构进行了探析以及从社会分类、社会比较、积极区分等方面对“丧文化”的群体认同过程做了分析,然后对青年“丧文化”群体身份建构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身份认同的视角下透视青年群体热衷于“丧文化”的原因,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后的自我保护与认同,也是想通过“丧文化”的互动,寻求社会支持,获得亚文化资本,获取话语权。第四部分为“丧文化”背后的青年社会心态诊断以及引导策略。通过对“丧文化”现象背后的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诊断,进而全面把握青年人的社会心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在政治保障、思想引领以及文化熏陶等方面的引导策略,以期合理化解“丧文化”的负面效应,积极构建青年群体的健康心态,重燃自我发展的能量,以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

著录项

  • 作者

    刘政;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姚德薇;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印刷工业;
  • 关键词

    身份认同; 视角; 青年群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