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似是·而非——江南古典园林内部边界系统营造研究
【6h】

似是·而非——江南古典园林内部边界系统营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对象和意义

1.1.1 概念的界定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理论研究

1.2.1 研究现状

1.2.2 现存问题

1.3 创新点与可行性分析

1.3.1 研究创新点

1.3.2 可行性分析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边界的概述

2.1 边界的概念

2.1.1 边界的定义

1.1.2 中国古典园林内部空间划分的“边界”

1.2 江南古典园林边界的分类

1.2.1 廊之界

1.2.2 墙之界

1.2.3 石之界

1.3 江南古典园林内部边界系统的发展

1.3.1 早期庭院建筑边界的出现

1.3.2 儒道思想观孕育江南古典园林独特的边界系统

1.3.3 地域山水文化滋养苏州古典园林边界营造

第三章 “似是’’现象的身体感知

3.1 静观视觉

3.1.1 朦胧的景深层次

3.1.2 模糊的建筑体量

3.2 动观感知

3.2.1 失衡的方位感知

3.2.2 错位的时空意识

3.3 微观暗示

3.3.1 人工与自然的错综

3.3.2 功能之间的混沌

第四章 “而非’’物理现状的边界营造之法

4.1 形制组合

4.1.1 廊、墙组合

4.1.2 墙、石组合

4.1.3 廊、石组合

4.2 布局经营

4.2.1 墙、廊依势而曲、随物赋形

4.2.2 墙、廊断离分合、韵律绵延

4.2.3 边界、植被掩映穿插、相间交叠

4.3 交接节点

4.3.1 边界元素之间的交接节点

4.3.2 边界系统与地界的交接节点

第五章 边界的造景角色——似是而非

5.1 控制性——整体构思之骨架

5.1.1 架构园林空间路径结构

5.1.2 构建园林空间多层级中心

5.2 过渡性——空间勾连之媒介

5.2.1 界定园林空间多元性

5.2.2 模糊园林空间异质性

5.2.3 营造园林虚实空间观

5.2.4 调节园林空间灰度

5.3 叙事性——行游观望之载体

5.3.1 未知之暗示

5.3.2 取景之容器

5.3.3 动观之引导

5.3.4 起承转合之序列

5.4 共融性——形式语言之融合

5.4.1 建筑元素的相映成趣

5.4.2 自然与建筑的暧昧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内部空间的魅力之一可以说就在于它的迷离含蓄之美。对于尺度和空间结构而言中国古典园林内部空间可以分为边角空间、合院空间、庭院空间,而这迷离恍惚之美在相当程度上又取决于划分它们的中介空间,笔者将其归纳为划分古典园林内部空间的边界系统,包括三种造园元素:廊、墙、石。这种边界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园林内部具有空间厚度的界面,它们都兼具“灰空间”的特质,从这个角度而言它们自然具备了“灰空间”的模糊性与多义性,从园林某一单一空间进入这种边界系统时,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论文首先阐述了边界系统定义及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次从“似是”的感知现象入手探究其背后“而非”的物性根源即边界系统的形态美学,最后总结出边界系统的营造如何作用主体生发出迷离含蓄之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