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气操作运行人员的心理负荷研究
【6h】

电气操作运行人员的心理负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绪论

1.1选题意义和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及目的

2心理负荷的一般概念及其有关理论

2.1心理负荷概念

2.1.1扬斯(D.W.Jahns)的心理负荷模型

2.1.2谢里登(T.B.Sheridan)的心理负荷模型

2.1.3威肯斯(C.D.Wickens)的心理负荷理论

2.2心理负荷效应的研究

2.3心理负荷研究的重要性

2.4近期的发展

3心理负荷测评方法

3.1心理负荷测评的标准

3.2主任务测量法

3.1.1主任务测量法分类

3.1.2主任务测量法存在的问题

3.3次任务测量法

3.3.1次任务测量法的分类

3.3.2次任务测量法存在的问题

3.4主观评定法

3.4.1飞机操纵特性评定量表

3.4.2主观工作负荷评定法

3.4.3美国航空航天局——作业负荷指数

3.4.4疲劳症状自评量表

3.4.5主观评价法的评价

3.5生理测量法

3.5.1生理测量法的分类

3.5.2生理测量法存在的问题

4电气操作运行人员的心理负荷研究

4.1研究方案设计

4.2操作票分析

4.3主观调查结果分析

4.3.1主观调查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4.3.2单因素方差分析

4.3.3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4.3.4两独立样本T检验

4.3.5单一样本T检验

4.3.6相关性分析

4.3.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随着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往的人力职业逐渐被自动化系统代替,人在整个系统的地位逐渐从操纵者转向监督者,系统对人的体力要求减低的同时,也对人的脑力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诸如电力企业的自动化系统来说,机器的性能与可靠性大大超越了人,系统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人的弱点上,一旦人的弱点暴露,整个系统就将面临崩溃的危险。在自动化趋势已经成为科技发展主题的今天,为了维护系统的安全,必须研究人的弱点与极限。因此,研究心理负荷水平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控制系统对心理负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本文对电气操作运行人员的心理负荷问题做了相关研究,全文共分成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目的等。第二部分介绍心理负荷的基本概念。第三部分系统的介绍心理负荷测评方法。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采用主任务测量法、主观评定法(心理负荷量表、疲劳症状自评量表)等两种测评方法,对电气操作运行人员的心理负荷进行测评,比较不同个体特征对心理负荷的影响。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气操作运行人员心理负荷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电气操作运行人员心理负荷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为以后工作的改进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