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产权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调查分析
【6h】

基于产权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调查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国外研究

1.2.2国内研究

1.2.3述评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创新之处

第二章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

2.1农村商业银行

2.1.1调查对象

2.1.2调查分析

2.2农村合作银行

2.2.1调查对象

2.2.2调查分析

2.3分析结论

第三章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

3.1贷款公司

3.1.1调查对象

3.1.2调查分析

3.2村镇银行

3.1.1调查对象

3.2.2调查分析

3.3农村资金互助社

3.3.1调查对象

3.3.2调查分析

3.4分析结论

第四章邮政储蓄和社区发展基金会

4.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4.2社区发展基金会

4.2.1调查对象

4.2.2调查分析

4.2.3分析

第五章总结和结论

5.1国内外比较

5.2研究结论

5.3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农村金融改革是当前我国改革中的重大经济难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模式和现象,已经导致了部分地区出现无金融机构和上万亿农村资金“虹吸”进入城市的不公平现象;这些表明了现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收效甚微、甚至是失败的。 本论文主要运用调查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现有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代表性模式,如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会、邮政储蓄银行和社区发展基金,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调查。本文是从产权视角开展调研的,包括资产归属权和治理权,详细调研了不同金融组织资产归属和治理权分配的启动和演变情况。 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现有各种试点模式和现象的调查分析,参照国外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论文得出如下结论:①政府给予不同形式的参与是国外农村金融的普遍范式。而我国明显表现为政府对农村金融参与性不足,这是我国农村金融试点改革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②社员参与是农村金融成败的关键;社员是农村金融的主要客户,也是农村金融长期存续的关键。以合作制为基础的农村金融表明了社员参与度越高,农村金融越向健康的方向发展。③营利性组织能够给农村金融带来充足的资本量,但是也带来了农村金融商业化的倾向。重视营利性组织在农村金融建设中的双面导向是改革的难题。④保持农村金融的福利性质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发展中国家广大社员的期盼,建设合作制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是适合我国特色的金融组织形式。本论文不仅能够提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较全面详细的信息;更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尤其是现有改革中违背农村金融自身福利性的地方。

著录项

  • 作者

    贾钊;

  •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 学科 企业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郑小平;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农村金融,出资模式,治理权,政府参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