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安全研究
【6h】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安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及参考文献 超声内镜在胰腺疾病的应用价值

展开▼

摘要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大多数胰腺癌一经发现已是晚期,手术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很低。随着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发现胰腺微小病变成为可能,但是B超、CT检查发现早期胰腺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肿瘤标记物同样存在特异性低下的不足。超声内镜(EUS)排除了腹壁脂肪、肠腔气体等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较高的超声频率以最近的距离对胰腺组织进行扫描,从而使其对胰腺疾病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体表超声,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较高,加上使用细针穿刺活检术(FNA)取得的组织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将有助于确定诊断。应用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胰腺疾病首先由Vilmann等报道。Giovannini等报道43例胰腺肿瘤病变行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其中27例为胰腺癌、4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囊腺瘤和7例炎性病变,得出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5%、100%和79%。但是B超、CT、EUS发现的肿块大小是否存在差异的报道较少,以及穿刺术成功率低,术后可能发生胰腺炎、出血、穿孔、门静脉血栓、瘘道形成、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分析胰腺癌肿块大小对B超、CT、EUS的诊断价值影响,EUS-FNA的成功率,并从穿刺术后血淀粉酶、腹痛、体温方面来评估其安全性。 一、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及其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二、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自2005年10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对22例经临床表现和B超、CT、血CA199检查考虑胰腺癌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观察肿瘤部位及大小、内部回声、胆管胰管内径,并对其中的18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 穿刺物行病理学检查:用针芯将抽取物推出,如抽取物为成形的组织条,经甲醛固定后切片,剩余的不成形的抽取物置于干燥玻片,涂片送细胞学检查,重复抽吸3次。 对比术前术后血淀粉酶、腹痛、体温。 疼痛评分使用词语描述量表(VDS)。 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胰腺癌。 三、结果 胰腺癌患者共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64.45±9.54岁。临床表现:腹痛17例,占77.27%;腹胀16例,占72.73%;纳差8例,占36.36%;恶心呕吐6例,占27.27%;消瘦6例,占27.27%;皮肤黄染/尿黄3例,占13.64%。 22例胰腺癌中,B超发现9例,CT发现17例,超声内镜发现21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发现超声内镜阴性的1例。B超发现胰腺癌的平均直径为3.64±1.06cm,检出率40.91%,低于超声内镜的95.45%(P<0.05)。CT发现胰腺癌的平均直径为3.21±0.97cm,检出率77.27%与超声内镜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22例胰腺癌中16例发现血CA199异常,平均水平564.68±504.82U/ml。 超声内镜发现的21例胰腺癌中,肿块平均大小3.08±1.04cm,其中13例(61.90%)位于头部,4例(19.05%)位于体部,而颈部及尾部均为2例(9.52%)。18例行FNA,涂片发现肿瘤细胞5例(27.78%),病理切片发现16例(88.89%)。 FNA术后血淀粉酶平均水平215.50±113.23U/L,高于术前平均水平108.89±67.05U/L(P<0.05),术后平均体温36.91±0.24℃与术前平均体温36.89±0.42℃无明显差异(P>0.05)。 四、小结 超声内镜具有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进一步在病理水平提升其价值。同时细针穿刺活检术是安全有效的。

著录项

  • 作者

    张金顺;

  •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建胜;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胰腺肿瘤;
  •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细针穿刺活检; 胰腺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