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6h】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综述脑利钠肽和N末端脑钠肽原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

摘要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血流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综合征。近年来,ACS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明显上升,严重威害人类健康,在其发病过程中心脏神经、体液的过度激活起到了重要作用。脑利钠肽(BNP)作为循环心脏激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当发生急性冠脉阻塞和持续性心肌缺血时,心室壁可释放BNP,心肌缺血早于心肌损伤,故BNP的升高要早于心肌损伤指标的升高,其对ACS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是BNP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无活性肽段残片,与BNP来源相同且等摩尔释放,在体外稳定,有利于临床样本检测,更适合成为一种心脏标志物。本研究通过观测ACS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分析其与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评价其对临床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6例ACS患者的血浆NT-proBNP进行测定,观察其NT-proBNP浓度变化,并随访住院期间、3个月病死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再发的心绞痛、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对不稳定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分组,并选择同期心内科住院或门诊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缺血程度的关系,评价NT-proBNP对ACS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结果: 1.血浆NT-proBNP水平ACS组较SA患者明显升高,在ACS患者中,AMI组较UA组明显升高,AMI组、UA组和SA组的NT-proBNP浓度中位数分别为2451pg/ml、402pg/ml、97pg/ml,各组间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67.34±3.26%、69.15±3.79%、70.67±1.77%,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史、sCr水平无关;与年龄、性别相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间其值女性高于男性;与cTN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00),与LVEF呈负相关(r=-0.306,P=0.001)。 3.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ACS组共有12例患者死亡(9.52%),45例患者发生MACE(35.71%)。有心血管事件发生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中位数(2689pg/ml)明显高于无事件发生者(690pg/ml),而LVEF值明显降低(66.69±3.63% vs69.00±3.20%),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0)。 4.以血浆NT-proBNP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作为分离点将ACS组患者分为四组,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ACS患者各组死亡事件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浆NT-proBNP水平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肾功能及心肌坏死标志物cTNT,预测住院期间(r=1.595,P=0.018)和3个月(r=1.311,P=0.011)病死率。 各组MACE发生率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亦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浆NT-proBNP水平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肾功能及心肌坏死标志物cTNT,预测住院期间(r=0.831,P=0.001)和3个月(r=1.047,P=0.000)MACE发生率。将LVEF值引入回归分析后,血浆NT-proBNP水平仍与住院期间(r=0.750,P=0.004)和3个月(r=0.969,P=0.000)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 结论: 1.ACS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较SA患者明显升高,而LVEF值降低;其升高的幅度反映了心肌缺血的程度,心肌缺血时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室功能不全可能是导致AC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2.NT-proBNP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判断价值血浆NT-proBNP水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上早期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 3.NT-proBNP可以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规检测指标,用于ACS的危险分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