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种麻醉方法对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6h】

二种麻醉方法对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二种麻醉方法对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心血管活动、脉搏氧饱和度、术中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以评价二种麻醉方法运用于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优劣。方法: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局麻组(A组,n=20)、丙泊酚组(B组,n=20)。在DSA引导卵圆孔穿刺成功后,行感觉和运动功能测试反应正常后,分别使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0.3ml(A组)或2 mg/kg丙泊酚(B组)行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镇静、镇痛。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前、卵圆孔穿刺时及热凝开始一分钟三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和SpO2;热凝过程中患者手术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卵圆孔穿刺时较入室前的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凝开始一分钟时平均动脉压,A组患者基本恢复到入室前水平,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低于入室前及卵圆孔穿刺时水平(P<0.05),心率变化亦无统计学差异。A组所有患者术中配合满意,其中有2例行第二次射频治疗,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B组患者术中配合欠理想,其中2例患者因配合较差致射频针进针过深导致产生眼支损伤。A组患者术中配合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但二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热凝时SpO2同入室前及穿刺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热凝时SpO2较入室前及穿刺时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0)。A、B二组患者热凝时SpO2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种麻醉方法都可以应用于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超短效全麻法因镇痛不足致术中配合欠佳是其主要缺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