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支气管镜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分析
【6h】

经支气管镜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的支气管结核的发病率以及临床特点,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探讨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联合全身化疗对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对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82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病人62例。
   (2)从62例支气管结核的发病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下的表现总结其发病特点,着重总结气管镜下的发病部位及类型特点。
   (3)通过前瞻性研究,将此6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局部抗结核药物灌注加全身化疗31例,对照组仅单纯全身化疗31例;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胸部CT、痰菌阴转以及不同镜下类型支气管结核的转归,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
   结果:
   支气管结核在初治肺结核人群中发病率为34.07%。收治的62名BTB(bronchialtuberculosis,BTB)患者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其中男28例,女34例,男女比为1:1.21,年龄在19~60岁之间,平均年龄35.82岁。临床表现以阵发性干咳或刺激性呛咳为主要症状,发热、胸闷、气急也比较常见,也可有咯血、胸痛、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治疗组咳嗽28例,咯血7例,发热8例,胸痛6例,盗汗6例,体重减轻5例,胸闷、气急9例;对照组咳嗽30例,咯血6例,胸痛5例,发热9例,盗汗5例,体重减轻7例,胸闷、气急8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完全正常者或无明确病灶8例,肺不张者6例,肺纹理增粗者18例,胸腔积液6例,空洞12例,斑片条索状阴影12例;有54例行胸部CT扫描,影像特征:斑片状影21例:纤维条索状影8例,空洞12例,斑点状钙化8例,肺不张:6例,胸腔积液6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结核病变部位集中在单侧,构成比88.7%(55/62),又以单侧单处最多见,构成比67.7%(42/62)。单侧多处也占一定比21.0%(13/62)。62例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异常部位共79处,16例有2处或2处以上异常。双侧多处受累3例,主气道受累4例。病变部位是:左侧支气管41例。其中,左主支气管11例,左上叶支气管14例,舌支3例,左下叶支气管13例,其中包括背段支气管6例,基底段支气管7例。右侧支气管38例,其中右主支气管6例,右上支气管16例,中叶支气管10例,右下叶支气管6例,包括下叶背段支气管1例,基底段支气管5例。气管及隆突受累4例。显示左侧发病较多,以左主支气管、两肺上叶多见。支气管结核镜下分以下4种类型:炎症浸润型:29例,占46.8%。肉芽增生型:21例,占33.9%。溃疡坏死型:9例,占14.5%。瘢痕狭窄型:3例,占4.8%。炎症浸润型最为常见。支气管镜检查前痰找抗酸杆菌阳性21例(33.9%),支气管镜检查刷检找到抗酸杆菌48例(77.4%),活检见慢性干酪性肉芽肿改变22例(35.5%)。支气管镜(刷检+活检)阳性率为83.9%(52/62),明显高于支气管镜检查前痰找抗酸杆菌阳性率33.9%(21/62)。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镜下刷检抗酸杆菌阴转率,胸部CT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支气管镜下改变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炎症浸润型,肉芽增殖型,溃疡坏死型在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瘢痕狭窄型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部CT、镜下所见无明显变化。
   结论:
   1,支气管结核在温州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病率为34.07%。
   2、支气管结核年轻女性多发,病程较长,症状主要以以阵发性干咳或刺激性呛咳为主。发病部位以单侧单处病变多见,多发于左主支气管、两肺上叶支气管。其病理分型以炎症浸润型最为常见。
   3,经支气管镜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找抗酸杆菌、组织活检等检查可有效解决由于痰抗酸杆菌阳性率低而导致临床BTB诊断难的问题。
   4,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经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与单纯全身化疗相比,对支气管结核患者有显著疗效,以炎症浸润型疗效最为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