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心室功能早期损害与心肌收缩不同步的临床研究
【6h】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心室功能早期损害与心肌收缩不同步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研究一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左室长轴舒缩功能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附图

研究二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附图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综述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的左心室长轴收缩、舒张功能,探讨2D-STI早期检测左室功能异常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45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T2DM患者及3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分别采集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和心尖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西门子公司专用分析软件脱机分析,测量左心室各壁(后间隔ps、侧壁LW、后壁PW、前间隔AS、下壁IW及前壁AW)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应变率(Ss、SRs)和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平均峰值应变率(SRe、SRa),并计算各室壁的SRe/SRa值。
  结果:
  与正常组对照比较,糖尿病组左室各壁的Ss均减低,其中PS、PW、AW两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糖尿病组左室LW、PW、AS及IW的SRs较正常组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左室各壁的SRe值均较正常组减低,且两组PS、LW、PW及AW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糖尿病组左室6个室壁的SRa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0.01);糖尿病组左室6个室壁的SRe/SRa值均较正常组减低,其中除PS外其余室壁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存在左室长轴功能损害,且舒张功能指标较收缩功能改变更为敏感;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为临床无创、敏感检测左室舒缩功能损害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对QRS波时限增宽及正常的慢性心衰(CHF)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进行分析,探讨RT-3DSTI评价心室收缩不同步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CHF患者61例(其中31例QRS波时限<120ms为CHF1组,30例QRS波时限≥120ms为CHF2组)和正常对照组53例。分别进行RT-3DSTI分析,测量经心动周期标化的左室16节段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as-SD%、Tsrs-SD%、Tscs-SD%及Tsls-SD%),分别计算左室16节段中任意两节段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Tsas-diff、Tsrs-diff、Tscs-diff、Tsls-diff)。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1和CHF2组的Tsas-SD%、Tsrs-SD%、Tscs-SD%、Tsls-SD%及Tsas-diff、Tsrs-diff、Tscs-diff、Tsls-diff均增大,其中除了CHF1组的Tsls-diff外,其余各项指标的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HF1组相比,CHF2组的心内膜面积、径向、圆周及纵向应变不同步指标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QRS波时限正常的慢性心衰患者也存在左室壁收缩不同步,但程度轻于QRS波时限增宽的心衰患者。RT-3DSTI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衰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