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策略研究
【6h】

高校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思维理路和研究方法

1.3.1 思维理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工程师的角色认知

2.1 概念界定

2.1.1 工程师

2.1.2 工程共同体

2.2 两者关系

2.2.1 工程师的角色认知

2.2.2 工程共同体道德

第三章 工程师的伦理道德

3.1 工程师的道德责任

3.1.1 工程师的权利责任

3.1.2 工程师的伦理困境

3.2 工程师的生态眷顾

3.2.1 工程师需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

3.2.2 共同体需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

3.2.3 投资者需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

3.2.4 其他成员需承担的环境伦理责任

3.3 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3.3.1 个体对社会伦理秩序的影响

3.3.2 共同体对社会伦理秩序的影响

第四章 高校工程师的伦理教育策略

4.1 伦理抉择

4.1.1 哲学思考

4.1.2 伦理引入机制

4.1 工程伦理学的探究

4.1.1 概念界定

4.1.2 研究任务

4.1.3 方式方法

4.3 高校工程师的教育挑战

4.3.1 必要性

4.3.2 教育者

4.3.3 教学研究

4.3.4 教育方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特别声明

展开▼

摘要

事实上,某个领域的应用伦理学的产生,都是因为在这一领域出现了因为人为因素而获致的与人的关系的紧张以及因为人的过渡性开采或滥用而导致这一领域的实际问题和价值危机,当且仅当这一领域出现的矛盾、问题和危机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安全的时候,该领域与人类的关系才会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一领域本身存在的尊严和意义、与人类关系及价值的重要性才会进入人类关注的视野。工程伦理亦如是。工程伦理学以增进人类福祉为目的,加强工程师职业责任为手段,来规范与约束工程师的行为,提高其道德敏感性,从而更清晰并更仔细地审视工程中的伦理问题,消除道德困境。因此,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涵涉三个部分。首先是工程师在工程团队内部的角色认知与共同体道德。工程师角色是复杂和多重的。工程伦理的教育、工程师职业化意识的培养、工程建设中的伦理跟进以及工程管理中的道德融入都不是单一的个体能够实现和完成的,它需要依赖与工程建设的利益攸关方共同结成的“工程团队”或“工程师共同体”。只有在这样的团队或共同体中,作为个体成员的工程师才会在共同体内部和外部的规章制度的规制下,更加道德地行事,而不会轻易地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工程师的行为不是孤立的,作为工程科技的发明和创制者,他们逐步被从后台推向了前台,成为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的主要载体。其次是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眷顾与社会责任。尤其是工程师在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的伦理抉择,其中包括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伦理及机制、产品和工程设计中的伦理问题、建筑与艺术设计中伦理引入机制等。最后是工程师职业化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职业道德。旨在回答工程师职业化教育过程中,工程伦理学的学习如何被理所当然地整合进工科学生所需要的必修课程目录中、应该由谁来教授工程伦理学以及工程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目标是什么等问题。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工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但是许多工程师依然对伦理问题关注不够。概而言之,工程师不仅要关注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更要关注一项工程技术的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实现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