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河古镇小南河滨水空间要素整合研究
【6h】

三河古镇小南河滨水空间要素整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滨水空间研究情况和进展

1.3.1 国外

1.3.2 国内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滨水空间相关理论概述

2.1 空间

2.1.1 概念

2.1.2 空间的构成

2.1.3 空间的分类

2.2 滨水空间

2.2.1 定义

2.2.2 形成过程

2.2.3 滨水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

2.3 滨水空间构成要素

2.3.1 构成要素

2.3.2 要素的价值

2.4 整合

2.4.1 整合的概念

2.4.2 整合的内容

第三章 小南河滨水空间要素研究

3.1 水--滨水空间的主体

3.1.1 水体特性

3.1.2 水城关系

3.1.3 水域宽度

3.1.4 小结

3.2 堤岸

3.2.1 亲水断面

3.2.2 节点

3.2.3 小结

3.3 道路

3.3.1 步道

3.3.2 步道节点

3.3.3 小结

3.4 桥梁

3.4.1 鹊渚廊桥

3.4.2 三县桥

3.4.3 望月桥

3.4.4 对越桥

3.4.5 小结

3.5 建筑

3.5.1 建筑概况

3.5.2 建筑与水岸关系

3.5.3 滨水建筑的空间组织

3.5.4 小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南河滨水空间综合调查

4.1 典型河段

4.1.1 二龙桥至鹊渚廊桥河段

4.1.2 鹊渚桥至望月桥河段

4.1.3 望月桥至天然桥河段

4.2 典型节点

4.2.1 花戏楼广场

4.2.2 望月阁--一人巷及其周边环境

4.3 总体评价

4.3.1 总体规划的欠缺

4.3.2 忽视地域性与历史背景

4.3.3 缺少各类环境设施

4.3.4 景观绿化带形态功能单一

4.3.5 水滨建筑、桥梁侵占岸线

4.3.6 亲水设计问题

4.3.7 节点空间设计尺度失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南河滨水空间整合方法

5.1 整合原则

5.1.1 尺度感

5.1.2 可达性

5.2.3 适配性

5.2.4 亲水性

5.2.5 活力性

5.2 整合方法

5.2.1 整体空间结构

5.2.2 地域性特色优化

5.2.3 景观形式单一的整合

5.2.4 建筑侵占、阻碍水岸的整合

5.2.5 亲水性的实现方法

5.2.6 交通便捷性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引文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特别声明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滨水区的建设时,都是在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控制性详规基础上,通过用地范围的划分开展各专业的设计。这种城市规划的地块划分方式多是重“分”和“二维”效果,如果直接将其转化为城市形态,必然会导致滨水空间形态单一等情况出现,更加严重的是人们的亲水性将受到影响,亲水行为将受到限制。所以,如何充分采用“整合”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城市滨水空间要素分离的现状,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文章通过三河古镇小南河滨水空间现状的调研,将研究范围界定在小南河二龙桥至天然桥河段的滨水空间这一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进而从中提取出滨水空间设计要素中的水体、堤岸(广场和绿地)、道路、桥梁和建筑,讨论要素各自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彼此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整合方法。希望提出的整合方法对其未来的开发及发展有借鉴作用,也希望对我国目前一些城市如火如荼的滨水区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吴倩倩;

  •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凌峰;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城市规划,滨水空间,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