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植物乳杆菌在人工瘤胃内发酵及产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6h】

植物乳杆菌在人工瘤胃内发酵及产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综述

1共轭亚油酸

1.1共轭亚油酸的结构及来源

1.2 CLA的生理功能

1.3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

2反刍动物体内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机理

2.1瘤胃微生物的不完全氢化作用

2.2共轭亚油酸的内源合成

3影响动物体内及产品中CLA含量的因素

3.1季节变化对CLA含量的影响

3.2饲料成分对CLA含量的影响

3.3瘤胃pH值对CLA合成的影响

引言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剂

1.2主要仪器

1.3试验材料

1.3.1试验动物及菌种

1.3.2试验动物的日常管理及菌液的制备

1.4人工唾液的配制

1.5试验设计

1.5.1筛选最佳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的试验设计

1.5.2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研究植物乳杆菌生长、产CLA和其他发酵参数的试验设计

1.5.3不同精粗比对植物乳杆菌生长、产CLA和其他发酵参数影响的试验设计

1.6测定指标

1.6.1葵花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1.6.2共轭亚油酸标准曲线的建立

1.6.3发酵液共轭亚油酸含量的测定

1.6.4发酵液乳酸菌OD值的测定

1.6.5发酵液pH值的测定

1.6.6发酵液乳酸菌生物量的测定

1.6.7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测定

1.6.8发酵液NH3-N浓度的测定

1.7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对过滤瘤胃液内CLA产量和乳酸菌OD值的影响

2.2不同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对灭菌瘤胃液内CLA产量和乳酸菌OD值的影响

2.3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CLA产量在0-24h内的变化

2.4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乳酸菌OD值在0-24h的变化

2.5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发酵液pH值在0-24h的变化

2.6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试验组乳酸菌OD值与CLA产量相关性

2.7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试验组pH值与OD值的相关性

2.8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试验组乳酸菌生物量

2.9添加植物乳杆菌和葵花籽油对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参数的影响

2.10不同精粗比底物对发酵液中CLA产量的影响

2.11各试验组pH值在24h内的变化

2.12各试验组乳酸菌OD值在24h内的变化

2.13培养24h后各试验组CLA产量与乳酸菌OD值的相关性

2.14培养24h后各试验组挥发性脂肪酸发酵参数的变化

2.15培养24h后各试验组其他发酵参数的变化

3讨论

3.1不同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对过滤和灭菌瘤胃液内乳酸菌生长及CLA生成的影响

3.2过滤瘤胃液与灭菌瘤胃液不同处理间的比较

3.3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发酵液CLA生成、pH值及乳酸菌OD值的变化

3.4在最佳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发酵液乳酸菌生物量及其他发酵参数的变化

3.5不同精粗比对发酵液CLA产量、乳酸菌OD值及pH值的影响

3.6不同精粗比对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及其他发酵参数的影响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选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头徐淮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通过体外瘤胃发酵,探讨接种植物乳杆菌、添加葵花籽油和日粮精粗比对人工瘤胃发酵液内CLA产量、挥发性脂肪酸及其它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试验一;采用2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植物乳杆菌接种量设计0,1.0%,3.0%,5.0%,7.0%等5个水平,葵花籽油添加量设计0.0,2.0,4.0,6.0,8.0mg/mL瘤胃液等5个水平,在瘤胃液过滤或灭菌条件下,体外发酵培养24h后,探讨接种植物乳杆菌、添加葵花籽油对CLA产量和乳酸菌O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杆菌和添加葵花籽油明显提高了过滤瘤胃液内CLA产量和乳酸菌OD值(P<0.05),其中在植物乳杆菌接种量3%、葵花籽油添加量4mg/mL条件下,过滤瘤胃液内CLA产量和乳酸菌OD值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接种植物乳杆菌和添加葵花籽油明显提高了灭菌瘤胃液内乳酸菌OD值(P<0.05),但对CLA产量影响不明显。 试验二:在最佳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的条件下,探讨在不同发酵时间内,乳酸菌对过滤瘤胃液内CLA产量、乳酸菌OD值、pH值及其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组在过滤瘤胃液内接种乳酸菌,对照组不接种乳酸菌。结果表明,在24h培养期内,试验组CLA产量和乳酸菌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H值在0-8h内变化不大,但在8-16h下降明显;对照组在0-24h内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在10h后略有上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乙酸含量降低,丁酸含量升高,总。VFA量升高,乙酸与丙酸比值减小。 试验三:在最佳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和油脂添加量的条件下,探讨不同精粗比对乳酸菌在过滤瘤胃液内发酵、CLA生成、VFA及其它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发酵底物精粗比设计5个水平,分别为A:10:0、B:4:6、C:5:5、D:6:4、E:0:10。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水平影响体外瘤胃发酵、CLA和其它脂肪酸的生成。随着精料比例的减少,发酵液中CLA的产量呈下降的趋势;总VFA水平呈下降的趋势,乙酸摩尔分数呈上升趋势,各试验组之间,B、C、D之间差异不显著,A、E间差异极显著(P<0.01);丙酸、丁酸的摩尔分数呈下降的趋势;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呈线性增长;各试验组间NH3-N浓度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升高而下降,其中A、E组差异极显著(P<0.01),B、C、D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乳酸菌生物量方面,全粗料组最低,全精料组最高,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