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精英、贿选与村庄民主的发展——以山东省F村为例
【6h】

经济精英、贿选与村庄民主的发展——以山东省F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问题与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贿选

1.4.2 经济精英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局限

1.7 村庄背景介绍

第2章 “铁打的"老支书

2.1 “官选”模式下老支书的权威

2.2 “海选”模式下老支书权威的延续

2.3 政治精英长期把持村政的原因

2.3.2 经济因素:如火如荼的服装加工业

2.4 小结

第3章 老支书的“失势"

3.1 经济精英的出场

3.2 “有钱人”之间的竞争性选举

3.3 “看大门"的老支书

3.4 小结

第4章 “尴尬”的民主

4.1 “竞争”名义下的贿选

4.2 有民主选举,无民主治村

4.3 贿选阴影下的民主意识

4.4 小结

5.1 基本结论

5.1.2 “四个民主”脱节给予贿选可乘之机

5.1.3 贿选式竞争性选举威胁民主目标的实现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农村民主选举的不断推进,在竞选激烈的地区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拉票活动,贿选成为一种最常用的拉票手段,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采用个案定性研究方法,在普遍性贿选的背景下具体分析一个村庄的选举发展历程,从纵向的角度描述贿选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这种贿选式竞争性选举对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意义。
  F村的民主选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官选”模式下政治精英长期把持村政时期,村庄形成了以政治精英为核心的一元权力格局,此时的村干部人选由上级政府决定,群众投票流于形式,所以得到政府支持的政治精英能够轻易摆平选举,并未产生竞争。实质上是空有选举之名,而无选举之实;二是“海选”模式开启,经济精英逐渐发展但依然受政治精英支配,这一阶段政治精英虽然退居二线,但依然对村庄政治有决定性的影响,村干部得到政治精英的支持才有可能当选,所以此时的民主选举并未出现激烈竞争;三是随着“海选”模式的普及,经济精英在未得到传统政治精英支持的情况下激烈竞争,通过经济优势进行贿选成功登台。由此可见,正是经济精英的出现导致了政治精英的失势,打破了以政治精英为核心的一元权力格局,增强了民主选举的竞争性。而“四个民主”的脱节正是经济精英能够利用贿选与把持村政的政治精英进行竞争的关键性原因。
  在现有制度、文化条件下,贿选的出现恰恰反映了竞争性的增强。贿选式竞争性选举有利于提高村民的参选率并集中选民意愿,能够使经济精英获得程序上的合法性,但是由于其在村庄治理中的行为表现并不能获得村民的认同与支持,所以选举并不能带来实质合法性的提高,且贿选消解着村民的民主意识,导致了政治冷漠,威胁民主目标的实现。
  本人认为,应该加强老年协会、文化类社团等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对村民进行民主训练、增强民主意识,同时通过社会组织培育文化类、社会类精英,优化精英结构,平衡经济精英权势,从而净化选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