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研究
【6h】

云南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1.1.2 湿地相关评价研究

1.1.3 管理有效性评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目的

1.2.2 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的选择及其概况

2.2 资料收集

2.2.1 文献资料收集

2.2.2 外业调查

2.3 指标体系构建

2.3.1 指标筛选及构建原则

2.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3.3 综合评价

2.3.4 逻辑框架法

2.4 数据分析和处理

3 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及说明

3.1 生态旅游规划评价指标及说明

3.2 生态旅游规划实施评价指标及说明

3.2.1 规划实施现状评价指标及说明

3.2.2 生态保护现状评价指标及说明

3.3 生态旅游管理效益评价指标及说明

3.3.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及说明

3.3.2 保护成效评价指标及说明

3.3.3 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及说明

3.3.4 社区参与及管理成效评价指标及说明

4 指标数据的收集及指标再筛选

4.1 指标数据调查与分析

4.1.1 生态旅游规划评价指标数据调查与分析

4.1.2 生态旅游规划实施评价指标数据调查与分析

4.1.3 生态旅游管理效益评价指标数据调查与分析

4.2 指标的再筛选

4.2.1 生态旅游规划指标的调整及说明

4.2.2 生态旅游规划实施指标的调整及说明

4.2.3 生态旅游管理效益指标的调整及说明

5 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体系及应用

5.1 湿地生态旅游评价体系

5.1.1 指标的赋值与说明

5.1.2 权重

5.2 评价体系的应用

5.2.1 评价体系1的评价结果

5.2.2 评价体系2的评价结果

5.2.3 比选方案讨论

5.2.4 生态旅游管理改进措施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迄今为止,我国对于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仅对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中旅游开发管理、社区参与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对于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还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尤其对于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的研究至今未见相关的文献和报道。本项研究主要通过对大山包、碧塔海、纳帕海和拉市海4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现状科学评价和总结,尝试建立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体系,为湿地生态旅游的有效管理进行考核和评估,从而有利于提高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利用水平,为湿地类型的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及其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为主管部门具体的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原则。最终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措施,并确保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经济、生态效益能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7年8月-12月,在丽江拉市海、香格里拉碧塔海和纳帕海、昭通大山包等四个国际重要湿地进行野外考察。以室内文献资料收集和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调查各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及其管理现状、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游客满意度和社区参与情况等。
   指标体系构建及筛选,以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普适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湿地生态旅游规划、旅游规划实施和旅游管理成效等三方面筛选指标。运用逻辑框架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制定各项指标的赋分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斐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值;以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值。根据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目标和各项指标筛选范围及原则,从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生态旅游管理效益评价等3方面,共筛选53项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一套较全面的评价体系。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最终筛选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目标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总目标层(A)或(A*),为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第二层为评价管理目标层(B)或(B*),包括生态旅游规划、实施和管理成效等3个评价项目层因子;第三层为评价项目层(C)或(C*),第四层为评价指标层(D)或(D*),为评价指标层下的各项具体的评价因子,评价体系1筛选了共计12个因子,体系2共筛选21个因子。
   应用两套评价体系分别对拉市海、碧塔海、纳帕海和大山包4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体系1计算结果比体系2更接近真实情况。碧塔海生态旅游管理综合分值最高,为67.828,说明其生态旅游管理较好;大山包、拉市海和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综合分值分别为36.722、39.820和37.320,说明3个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较差。其中,生态旅游规划和生态保护管理以纳帕海分值最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收入和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成效以大山包分值最低;游客满意度的3指标中,4个保护区都以信息服务满意度分值最低。综合4个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建议加强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加大对规划的编制与审查力度;尽可能的完善景区旅游设施;加大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建立保护区专门的信息系统等措施。
   经以云南省4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为案例验证,通过比较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越吻合,说明评价越准确;在评价结果准确的基础上,评价指标越少其操作性越强,权重值计算量越少:指标越多其相对权重值越小,重复加权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就4个国际重要湿地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管理阶段来看,评价体系1的评价指标比评价体系2的评价指标更实用。在后续研究中,指标体系还应再运用其他案例加以验证,使其更为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