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6h】

影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分组配对

2.1 手术方式

2.2 康复训练

3.1 术后随诊及评价标准

4.1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 术后髋关节屈曲度数的资料基本统计量如下

1.2 各年龄段患儿髋关节平均屈曲度数曲线图

1.3 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方差分析表如下

1.4 分析上表

2.1 转子下截骨与转子下未截骨患儿术后髋关节屈曲度数平均值

2.2 经t’检验(Sattertheaite法,α=0.0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年龄,手术方式及脱位程度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方法:
   收集本院小儿外科2000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手术年龄1岁-7岁;脱位程度按Tonnis分度在Ⅱ度,Ⅲ度,Ⅳ度;手术方式为Salter骨盆截骨术和Dega骨盆截骨术的DDH患儿258例。按多因素平衡设计,选出72例。为避免双侧同时患病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所有病例均选单侧发病患儿,对其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59例,左侧51例,右侧21例。手术年龄按1岁-2岁,2岁-3岁,3岁-7岁分组,各取24髋;Tonnis分度按Ⅱ度,Ⅲ度,Ⅳ度分组,各取24髋;手术方式按Salter骨盆截骨术,Dega骨盆截骨术分组,各取36髋。随访1年,记录髋关节活动及功能恢复情况。疗效评定按髋关节屈曲度数为标准。
   结果:
   术后1年内年龄因素P值均小于0.01;手术方式因素P值均大于0.01,小于0.05;脱位程度因素P值术后3月,6月,9月均小于0.01,术后12月大于0.01,小于0.05。
   年龄,手术方式及脱位程度的F统计量大小关系为:F(年龄)>F(脱位程度)>F(手术方式)。随着患儿的康复训练,各因素的F统计量值逐渐减小,各因素间F统计量的差值也逐渐减小。
   转子下截骨与未截骨患儿髋关节屈曲度数在术后3月,6月,9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12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年龄因素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的影响。年龄越小,术后患儿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随着手术年龄增大,患儿髋关节功能恢复逐渐变差。
   2.脱位程度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也有显著影响,脱位程度越轻,术后患儿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随着脱位程度加重,患儿髋关节功能恢复变差。
   3.在手术方式选用正确合理的情况下,手术方式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不大。但未行转子下截骨患儿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于转子下截骨患儿,随着康复训练,两者间的差异逐渐减小至消失。
   4.年龄因素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较脱位程度稍显著,但随着术后患儿康复训练,各因素间影响程度的差距逐渐减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