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营盘壕综采面沿空侧漏风特性与煤自然预控方法研究
【6h】

营盘壕综采面沿空侧漏风特性与煤自然预控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沿空侧漏风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

1.2.2 沿空侧破碎煤体的自燃特性研究

1.2.3 沿空侧相邻采空区煤自燃特性研究

1.3 营盘壕煤矿概况

1.3.1营盘壕矿区概况

1.3.2 2202综采面沿空侧概况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营盘壕煤样的自燃特性实验

2.1 实验装置及条件

2.2 一次氧化实验结果分析

2.2.1 气体浓度

2.2.2 耗氧速率分析

2.2.3 气体产生率

2.2.4 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

2.3 二次氧化实验结果分析

2.3.1 气体浓度

2.3.2 耗氧速率分析

2.3.3 气体产生率

2.3.4 临界温度和干裂温度

2.4 两次氧化耗氧速率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营盘壕综采面沿空侧采空区气体监测

3.1 2202工作面沿空侧现场观测

3.1.1煤层及工作面概述

3.1.2 现场测点布置

3.1.3 观测方法及仪器

3.2 现场观测结果及分析

3.2.1沿空巷道推进情况

3.2.2 采空区遗煤分布

3.2.3 钻孔内各气体组分及含量

3.3 本章小结

4 营盘壕综采面沿空侧漏风的数值模拟

4.1 采空区气体渗流及扩散模型

4.1.1气体渗流控制方程

4.1.2 采空区氧浓度场数学模型

4.2 沿空侧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4.2.1 沿空侧计算模型的建立

4.2.2 沿空侧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

4.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4.3 沿空侧速度流场分布

4.3.1Ⅰ模型速度流场分布

4.3.2Ⅱ模型速度流场分布

4.3.3Ⅲ模型速度流场分布

4.3.4 各模型下的危险区域划分

4.4 沿空侧氧气浓度分布

4.4.1Ⅰ模型氧气浓度分布

4.4.2Ⅱ模型氧气浓度分布

4.4.3Ⅲ模型氧气浓度分布

4.4.4 各模型下的危险区域划分

4.5 本章小结

5 综采面沿空侧煤自燃危险区域防控方法

5.1 沿空侧煤自燃防治技术的选择

5.1.1相邻采空区煤自燃特点

5.1.2 防灭火技术选择依据

5.1.3 防灭火技术的选择

5.1.4 注氮量的计算

5.2相邻采空区的防灭火技术方案

5.2.1沿空掘巷期间的防灭火技术方案

5.2.2 正常回采期间的防灭火技术方案

5.2.3 临时停采期间的防灭火技术方案

5.2.4 撤架期间的防灭火技术方案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