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圣之果有可为——杨园“圣学”思想的研究
【6h】

先圣之果有可为——杨园“圣学”思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序言

第一节主要学术思路

第二节明末清初学术动向的考察

第一章杨园的生平、学术渊源及历史评价

第一节杨园的生平

第二节杨园的学术渊源

第三节杨园的学术思想发展三阶段

第四节杨园的影响及其历史评价

第二章杨园圣学

第一节“圣学”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节先圣之果有可为——建立“圣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博文约礼——圣学的总纲

第三章博文——学

第一节正学术

第二节明确“学”的目的、态度及方法

第三节取准于师友

第四章约礼——行

第一节修身

第二节治生

第三节居乡

第四节国家

第五章杨园对于儒家主要命题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性善论

第二节天理、人欲关系——兼述《中庸》对杨园的影响

第三节仁义

第四节心、性关系

结语儒学的困境与出路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张履祥,明末清初儒学家,浙江桐乡人,世称“杨园先生”,他师承刘宗周,但后人基本认为其学说是程朱一系的延续。 论文以二条线索来展开论述,一则是儒家的本怀,二则是杨园的学术,这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以儒家本怀的回溯来体现杨园学术的儒学沿承,以杨园学术来体现儒学本怀的时代意蕴。杨园以承继先圣的学术、懿行为己任,以自习并劝进他人进行“修身进德”实践为时代的良药,意欲杜绝阳明后学狂傲的言行,确立了其“祖述孔孟,宪章程朱”的学术思路及“博文、约礼”的学术大纲。杨园在对儒学的继承与开拓的有效结合中,淡化了学术论辩,无意于学派纷争,广涉经史子集,深入教学、生活实践,回归儒家原典,以“修身进德”为其学术关钥,处处以道德实践为其学术指向,为了简别于明末清初儒学的学术化及实学化的走向,总结其学术名为“圣学”。圣学”以历史继承与时代开拓的交融为特色,通过古圣的言行来引导后学,实现自圣、圣他的儒学使命。全文从“博文”(学)、“约礼”(行)的二个方面总结整理了杨园的主要学术思想,并对其诸如“理欲”、“仁义”等儒家命题的把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其学术思想发展过程、师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还对对于历史上对于杨园评价失当之处给予修正。论文是立足在儒家大背景中展开杨园的研究,通过杨园“圣学”的启示,对于现代儒学的发展走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儒学的复兴,不单纯是学术的复兴,更多的是一种内在“圣贤”意识的觉醒——从内心中建立一种修身立德的情操及胸怀天下的理想抱负,以圣贤为榜样,提升自身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并落实到“修身”实践上。 论文从杨园语录式、摘要式、笔记式的论著中,归纳出了其学术的大纲,并且作了较为详实的论述,补充了目前对于杨园研究的匮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