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的调查以及脂肪激素对疾病发展作用的研究
【6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的调查以及脂肪激素对疾病发展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第二部分:血清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第三部分: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第四部分:瘦素受体基因Lys109Arg和GIn223Arg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总 结

综述:脂肪激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致 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密切相关。若病情不加控制,有部分病人将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本文对2002年浙江省杭州市参加体检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员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情况,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象为2002年9月~12月参加体检的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员,共2713例,其中男性1171例,女性1542例,平均年龄42岁。 2、方法所有对象均详细询问病史和饮酒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腹壁脂肪厚度、体脂,肝脏B超检查,并空腹测定肝功能、血脂、血糖、乙肝表面抗原。测量身高体重时脱鞋,着单衣裤。测腰围、臀围和腹壁脂肪厚度时取卧位,腰围取第12肋下缘水平,臀围取最大值,腹壁脂肪厚度以右脐旁3cm处,两指相距10cm捏起腹壁,以游标卡尺测量厚度。体脂测量采用TANITA的身体组织分析仪(bodycompositionanalyzer),要求被测者脱袜,擦干脚汗后,静立于仪器上测得。诊断标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参照中华肝脏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正常组选B超检查正常者,并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每周饮酒大于40g者。 3、统计学处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和正常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情况本次共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77例,患病率13.90%。其中男性190例,患病率16.23%,女性187例,患病率12.1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5例,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1.33%,其余均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未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2、Logistic分析(表1)回归分析发现,HDL是保护因素,有7种危险因素,分别为:腹壁脂肪厚度、甘油三酯、空腹血糖、BMI、白蛋白、腰围、平均动脉压。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下指标高于正常组。(表2) 表1进入方程的因素┏━━━━━━━┳━━━━━┳━━━━┳━━━━━┳━━━━┳━━━━━━┓┃┃B┃S(-x)┃Wald┃p值┃Exp(B)┃┣━━━━━━━╋━━━━━╋━━━━╋━━━━━╋━━━━╋━━━━━━┫┃腹壁脂肪厚度┃0.393┃0.132┃8.936┃0.003┃1.482┃┃TG┃0.379┃0.080┃22.400┃0.000┃1.461┃┃FBS┃0.276┃0.085┃10.479┃0.001┃1.318┃┃BMI┃0.254┃0.053┃22.710┃0.000┃1.289┃┃ALB┃0.062┃0.028┃4.818┃0.028┃1.063┃┃腰围┃0.059┃0.019┃9.321┃0.002┃1.060┃┃平均动脉压┃0.038┃0.009┃19.901┃0.000┃1.039┃┃HDL┃-0.986┃0.275┃12.878┃0.000┃0.373┃┗━━━━━━━┻━━━━━┻━━━━┻━━━━━┻━━━━┻━━━━━━┛表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与正常组各项指标比较┏━━━━━━━━━━━━┳━━━━━━━━━━━━┳━━━━━━━┳━━━━━━┓┃项目指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均┃正常组(均值)┃┃┃┃┃┃t值┃┃┃值)n=377┃n=1752┃┃┣━━━━━━━━━━━━╋━━━━━━━━━━━━╋━━━━━━━╋━━━━━━┫┃年龄(岁)┃41.00┃38.50┃12.61*┃┃腰围(cm)┃86.69┃74.22┃29.89*┃┃臀围(cm)┃97.18┃91.44┃20.16*┃┃腰臀比┃0.89┃0.81┃23.48*┃┃腹壁脂肪厚度(cm)┃2.97┃2.17┃19.39*┃┃体重(kg)┃68.64┃57.06┃20.87*┃┃BMI┃25.69┃21.55┃27.66*┃┃体脂(%)┃31.68┃25.43┃18.13*┃┃平均动脉压(mmHg)┃97.63┃88.20┃15.92*┃┃总蛋白(g/L)┃76.02┃75.02┃4.17*┃┃白蛋白(g/L)┃48.47┃47.93┃3.17*┃┃谷丙转氨酶(U/L)┃42.39┃22.50┃3.25*┃┃甘油三酯(mmol/L)┃2.38┃1.28┃12.86*┃┃总胆固醇(mmol/L)┃5.12┃4.65┃7.96*┃┃高密度脂蛋白(mmol/L)┃1.26┃1.52┃13.11*┃┃空腹血糖(mmol/L)┃5.33┃4.80┃7.39*┃┗━━━━━━━━━━━━┻━━━━━━━━━━━━┻━━━━━━━┻━━━━━━┛注:*表示p<0.05三、结论1、在参加本次调查的2713人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13.90%。其中男性患病率16.23%,女性患病率12.1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总数的1.33%。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7种危险因素,分别为:腹壁脂肪厚度、甘油三酯、空腹血糖、BMI、白蛋白、腰围、平均动脉压;高密度脂蛋白是保护因素。 第二部分:血清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瘦素是脂肪细胞肥胖基因(obesegene,ob基因)的产物,瘦素的主要功能是调控进食、能量消耗和体质量。它可能通过3种途径调节机体的脂肪沉积: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动物研究发现:瘦素的另一个重要生理作用是阻止脂质在非脂肪组织(比如心肌、骨骼肌、胰腺及肝脏)的沉积。脂肪肝是由于甘油三酯在肝脏的实质细胞内沉积产生,瘦素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而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我们通过观察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瘦素与脂肪肝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