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阿姆斯特丹》中的死亡、尊严与话语
【6h】

论《阿姆斯特丹》中的死亡、尊严与话语

代理获取

摘要

近二十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日渐声名显赫,大量有关其人其作的研究相继问世。可是,荣获1998年布克奖的《阿姆斯特丹》却鲜有人深入探研。在西方,在众多的批评论文和专著中,对该作的阐析可谓寥寥无几;在我国,陆建德教授的“文明生活的本质”一文是唯一的专论。他犀利地指出小说中饱含对“文明生活的本质”的讽刺。然而,他断定小说开篇中两位男主人公克莱夫和弗农之间有关莫莉的死的对话是毫无意义的客套话,这未免有失偏颇。
   其实,这个细节十分耐人寻味,是推动整部小说情节发展的基础,预示并隐含了小说的重要主题,即死亡和尊严间的关系。小说伊始,从未登场的女主人公莫莉的死亡给她生前的情人克莱夫和弗农带来了莫名的对死亡的恐惧。他们惧怕毫无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因此约定了互相安乐死的协议。可是,约定只起到安定思想的作用,并为他们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小说中描绘的上流社会阶层具有强烈的尊严诉求,这一诉求驱使他们做出注定的命运抉择。本文对克莱夫、弗农和乔治(莫莉的丈夫)这三位主人公如何追求有尊严的生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小说中所述及的人物最为珍视的尊严乃是社会尊严。在追求这种尊严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视了道德尊严,甚至不惜侵害他人的人性尊严。然而,这样的价值取向业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的行为中已不见传统美德的踪迹,但他们却试图用话语构建一副高尚的形象。通过对小说中话语的分析,本文揭示了人们如何利用话语构建尊严表象,以此满足自尊欲求或谋得私利;某些个人和群体控制媒体、操纵舆论;媒体工作者毫无原则、见风使舵,致使真相扑朔迷离。在这个社会中,真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表述。麦克尤恩精辟、辛辣地讽刺了这样一个尊严观扭曲且混乱的社会,并通过人物的刻画与命运的安排,暗示真正的尊严闪烁着人类理性和道德意志的光芒。本文最后指出,当今,尊严死已开始成为一种趋势,故而人们应发挥理智的作用以防话语影响,且谨记死亡尊严与生活尊严密不可分。

著录项

  • 作者

    蔡婷婷;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国良;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风格、技巧;
  •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小说创作; 死亡情节; 《阿姆斯特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