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俄罗斯学者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
【6h】

俄罗斯学者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2七条经验催生今日之“中国模式”

3五大变量问题制约“中国模式”未来发展

4推崇、虚化与歪曲:对“中国模式”的不同价值解读

5比较、借鉴与启示:“中国模式”与“俄罗斯转型道路”的互动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的独特道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现代化经验也吸引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大量海外学者的目光。自从2004年高盛资深咨询顾问J·C·雷默提出“北京共识”以来,围绕“中国模式”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金融风暴横扫全球之后,不论是经历了一个甲子的新中国,还是已过“三十而立”的改革开放实践,无论是中国经验还是“中国模式”,无论是“中国奇迹”还是中国未来,种种相关话题无不引起国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俄罗斯也概莫能外。
   论文的选题目的在于对俄罗斯学者和大众媒介对“中国模式”的研究和报道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俄罗斯社会对“中国模式”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加强中俄学术交流,加深俄罗斯社会对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变革的正确理解。即信守社会主义根本价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与时俱进的“中国模式”正在形成之中。它必定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希望能够从俄罗斯学者以不同角度着手,颇有见地的有关“中国模式”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初步归纳勾勒出“中国模式”的基本制度框架。
   全文主体由四部分构成,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在梳理俄罗斯学者对“中国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与阐述了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七条经验催生了今日之“中国模式”,而五大变量问题将制约“中国模式”的未来发展。并且也可以发现俄罗斯不同学者对“中国模式”的价值观存在截然相反的解读。
   最后,在俄罗斯学者“中国模式”研究的启发下,笔者认为,在进行“中国模式”研究时首先应当明确“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因为它既可以为“中国模式”提供合法性基础,又可以在国际社会中为“中国模式” 塑造良好的正面形象。与此同时,在俄罗斯学者的启发下,笔者初步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归纳: 它包括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与中国制度模式两个方面。而两方面又各自包含现实存在的模式与理想中的方案两个层面。既“中国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包括现行的工业化转型模式与迫在眉睫的后工业化转型模式两个层面。而“中国模式”中的制度模式也包括现存的制度模式与理想的制度模式两个层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