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霉素和鼻渊舒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研究
【6h】

红霉素和鼻渊舒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及中药制剂鼻渊舒口服液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对已经形成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方法:
   采用3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利用平板法胰酶大豆肉汤-硅胶片系统,在体外试建立细菌生物膜的模型,连续培养7天后用银染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选出易形成生物膜的1株菌株进行随后的实验。分别用浓度为1/16MIC、1/4MIC、1MIC、4MIC的红霉素及以1:5、1:10、1:20、1:40倍比稀释的鼻渊舒口服液同时与此菌株在胰酶大豆肉汤-硅胶片系统中连续培养7天,使药物作用于尚未形成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用银染法及震荡-活菌计数法观察上述药物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菌落计数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结果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的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及用上述不同浓度的红霉素及鼻渊舒作用于此菌株已在胰酶大豆肉汤-硅胶片系统中培养7天的成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24小时后银染法观察其对已形成的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结果:
   3株铜绿假单胞菌在胰酶大豆肉汤.硅胶片系统中培养7天后,银染结果示其中1株铜绿假单胞菌在硅胶片上形成了稳定细菌生物膜,并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一致。在此后的实验中,红霉素及鼻渊舒表现出在体外能抑制此铜绿假单胞菌形成成熟的细菌生物膜,银染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示药物作用后硅胶片上的黑色絮状物较阳性对照明显减少,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连续稀释法菌落计数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红霉素及鼻渊舒均能在成熟的细菌生物膜形成前抑制细菌生长,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红霉素及鼻渊舒对已形成的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不明显。
   结论:
   1、用平板法胰酶大豆肉汤-硅胶片系统可以在体外建立稳定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银染法可以对形成的细菌生物膜的形态进行检验。振荡一活菌计数可用于生物膜内细菌数量的定量分析。
   2、鼻渊舒口服液是混合制剂,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虽无法检测,但因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同样可证实其对游离菌也有抑制作用。
   3、红霉素及鼻渊舒对体外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主要在细菌生物膜完全成熟以前。在本实验条件下,红霉素及鼻渊舒对已形成的细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并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