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接触经验对维汉大学生识别异族面孔的影响
【6h】

接触经验对维汉大学生识别异族面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1 文献综述

1.1 面孔识别概述

1.2 异族效应概述

1.3 异族效应的心理机制

1.4 异族效应的研究方法

2 问题提出

2.1 已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 研究内容与假设

2.3 研究意义及价值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一 接触经验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实验研究

3.2 实验二 接触经验影响异族面孔加工方式的实验研究

3.3 实验三 接触经验影响心理空间中异族面孔集中程度的实验研究

4 综合讨论

4.1 接触经验对识别本族和异族面孔的影响

4.2 接触经验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认知机制

4.3 其他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因素分析

5 结 论

6 创新与展望

6.1 创新之处

6.2 存在的不足

6.3 未来的研究趋向

附 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面孔是一种内容丰富的非语言刺激,它所提供的大量的社会信息能帮助人们顺利的进行沟通交流,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异族效应是面孔识别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认知现象,表现为对本族面孔的识别与记忆成绩好于异族面孔。由于与异族群体的接触经验对异族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从整体/部分假说和多维空间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接触经验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认知加工机制。
  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
  实验一: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范式,考察不同民族(维吾尔族与汉族)、不同接触经验(高接触经验与低接触经验)的大学生识别本族与异族面孔的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接触经验对识别异族面孔的影响作用;
  实验二采用“模糊/杂乱的辨别记忆任务”,考察接触经验是否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加工方式;
  实验三采用“连续面孔识别任务”,考察接触经验是否影响异族面孔在心理空间中的集中程度,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二、三的研究以探讨接触经验如何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认知加工机制。
  通过三个实验,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接触经验对识别异族面孔具有影响作用。维汉高接触经验的被试对异族面孔的识别能力好于维汉低接触经验的被试。
  (2)接触经验影响识别异族面孔的加工方式。维汉高接触经验的被试对异族面孔使用和本族面孔相同的构型加工;维汉低接触经验的被试对异族面孔倾向于采用特征加工。
  (3)接触经验影响异族面孔在心理空间中的集中程度。在维汉高接触被试的心理空间中异族面孔的集中程度较小;在维汉低接触被试的心理空间中异族面孔的集中程度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