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介休后土庙建筑研究
【6h】

山西介休后土庙建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凡例

绪论:为什么要研究介休后土庙建筑群?

1、课题缘起

2、以往的研究

3、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4、研究方法

5、未尽事宜

第一章:地理及历史背景

1.1 介休的地理及历史情况

1.1.1 介休的地理情况

1.1.2 介休的历史情况

1.2 介休民间信仰情况综述

1.3 后七庙建筑群的历史背景

1.3.1“后土”由来考

1.3.2 三清观创建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后土庙建筑群的历史沿革

2.1 后土庙

2.1.1 早期历史沿革情况

2.1.2 元代创建三清观

2.1.3 明中叶至清代的建设

2.1.4 民国年间的破坏

2.1.5 建国以来的情况

2.2 太宁寺、吕祖阁、关帝庙及土神庙

第三章:布局及主要单体建筑形制

3.1 后土庙建筑群的整体布局

3.2 主要单体建筑形制

3.2.1 三清观

3.2.2 后土庙

3.2.3 太宁寺

3.2.4 吕祖阁

3.2.5 关帝庙

3.2.6 土神庙

第四章:介休后土庙建筑群的独特格局

4.1 后土庙“三门”考

4.2 先“三清四御”后“后土”--独特神祗配置

4.3 消失的配殿--三清殿前院落的组织

4.4 神道--走向彼岸世界的通途

4.5 三联台--神际关系的注解

4.6 单坡屋顶和窑套楼--建筑形式的地方特色

4.6.1 单坡屋顶

4.6.2“窑套楼”

第五章:三清献楼

5.1“献殿”由来述略

5.2 创建的历史背景及其规划设计思想

5.3 三清献楼的建筑成就

5.3.1 三清献楼是山西戏台建筑在明代转型的代表

5.3.2 戏台建筑形制高度完备

5.3.3 三清献楼的建筑技术及艺术成就

5.4 三清献楼的建筑特点

5.4.1 尺度控制

5.4.2 构造做法

第六章:建筑意味解析

6.1 三清观--信仰实践的洞天

6.2 后土庙等--神人同乐的福地

6.2.1 戏台

6.2.2 献亭

6.2.3 视线组织

第七章:“万圣朝元”彩塑及建筑琉璃艺术

7.1 独特的“万圣朝无”明代彩塑

7.1.1“万圣朝元”与“朝元图”

7.1.2“万圣朝元”与道教神仙谱系

7.1.3“万圣朝元”彩塑的架构方式

7.1.4“万圣朝元”与神圣空间的营造

7.2 辉煌的建筑琉璃艺术

7.2.1 后土庙建筑琉璃的年代

7.2.2 后土庙建筑屋面琉璃瓦的铺装手法

7.2.3 后土庙建筑琉璃施用的主要部位及典型作品

第八章:介休建筑琉璃艺术赏析--兼论有关建筑琉璃的几个史学问题

8.1 介休建筑琉璃艺术赏析

8.1.1 介休建筑琉璃艺术综述

8.1.2 介休现存建筑琉璃分布情况

8.1.3 介休现存建筑琉璃的主要类型及典型遗存

8.1.4 介休建筑琉璃艺术的特征

8.2 有关建筑琉璃的几个问题

8.2.1 建筑琉璃的发展机制

8.2.2 建筑琉璃的出现时代

参考文献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 录

附录一:山西介休后土庙建筑群大事年表

附录二:后土庙相关碑刻资料辑录

附录三:天津大学2004年、2005年介休测绘人员名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介休后土庙,是包含后土庙、三清观、太宁寺、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等六组建筑、布局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以其独特的格局、精巧的建筑、堪称海内孤本的明代“万圣朝元”彩塑以及精致的建筑琉璃而饮誉华夏。本文在测绘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从介休地理历史背景、后土庙的社会文化渊源、历史沿革、独特格局、单体建筑形制、建筑形式特征、建筑意味解析、彩塑及建筑琉璃艺术等方面对后土庙的历史、文物及艺术价值进行了较深入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后土庙在建筑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并对有关建筑琉璃的几个史学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