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费者对国产和进口品牌感知差异研究
【6h】

消费者对国产和进口品牌感知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原产地效应

§2.2品牌来源国

§2.3品牌感知

第三章 模型构建和研究设计

§3.1模型构建

§3.2研究假设

§3.3问卷设计

§3.4研究设计

第四章 数据分析

§4.1预调研

§4.2 正式调研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

§5.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2结构方程路径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6.1研究结论

§6.2影响机制

§6.3管理启示

§6.4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假洋品牌”和“山寨”贴“标签”现象媒体曝光后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泛滥成灾,其现象的本质是消费者对国产和进口品牌感知的差异,属于原产地研究中品牌来源国效应的研究范畴。随着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和明确,产品制造国的概念逐渐多维化,且产品制造国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而品牌来源国的影响正逐步增强,其所激发的情感和联想凸显出更重要价值。目前大多数原产地的研究的重点是来源国,而忽略了品牌的概念。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其本土消费者比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更加重视品牌。品牌来源国已经成为消费者认识和评价产品的一种更有效的工具。因此,关于品牌来源国的中国本土化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基于此,研究重点就是揭示品牌“洋”名化现象背后的本质,以及消费者对于国产和进口品牌感知存在何种差异,旨在发现其背后的共性特征。
  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相关的基础上,找寻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详细的梳理理论逻辑线条,切合目前国内商品发展脉搏,以真实的品牌集进行实证研究,探寻现象背后消费者完整的品牌来源国感知模式,以及消费者对国产和进口品牌的感知差异和影响机制。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刻板印象理论为基础,基于以品牌意图能动框架理论延伸的品牌感知的能力、道德和亲切三维度模型,引入以人际吸引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为基础构建的品牌关系质量的象征价值、信任承诺、相互依赖和亲密情感四维度模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消费者品牌感知概念模型。同时,为了进一步探寻消费者品牌评价指标对品牌感知及选择的影响,构建了包含技术、声望、工艺、物有所值、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六项指标的品牌评价量表。为了研究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靠性,通过网上调研收集了关于消费者对国产和进口手机品牌集两个调查样本,并运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消费者对国产和进口品牌感知存在明显差异,国产品牌的道德感知影响程度最大,进口品牌的亲切感知影响程度最大,而国产和进口品牌的能力感知均起到最小作用,且国产品牌能力感知起到负向影响;品牌关系质量在国产和进口品牌感知概念模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对于进口品牌感知中品牌关系质量的信任承诺维度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品牌评价的技术和工艺指标对国产品牌感知和选择均起到显著负向作用,而售后服务指标对进口品牌感知和选择影响均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系统梳理出中国本土消费者原产地影响机制,并对企业和消费者提出了双重管理启示,以期对企业实践和消费者购物决策提供借鉴和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