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世纪中国“非虚构”文学现象研究——以《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为例
【6h】

新世纪中国“非虚构”文学现象研究——以《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和范围

1.4研究意义

2 “非虚构”文学概述

2.1“非虚构”文学现象简述

2.2“非虚构”文学的内涵

2.3“非虚构”文学的发展

3《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简介

3.1专栏作品介绍

3.2文本特征

4“非虚构”文学现象出现的原因

4.1外部世界

4.2作者

4.3作品

4.4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

5“非虚构”文学的意义与不足

5.1“非虚构”文学的意义

5.2“非虚构”文学的不足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0年《人民文学》开设“非虚构”专栏以来,各大文学期刊竞相推出“非虚构”专栏,被冠以“非虚构”之名的文学的作品在图书市场畅销,相关研究论文、专著也随即增多。“非虚构”一词通过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传播,频繁地跃入读者眼帘。总之,在《人民文学》的推动之下,“非虚构”文学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坛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然而,何为“非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价值是什么?至今依旧是理论界以及读者争论的话题。本文将“非虚构”文学作为研究对象,便从这些疑问入手,试图较为清晰的介绍“非虚构”文学,并重点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在我国新世纪背景下产生的原因和价值。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范围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简述“非虚构”文学现象,介绍“非虚构”文学的内涵与发展。
  第三部分简要梳理2010年至2016年《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刊载的全部“非虚构”作品。并在梳理文本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非虚构”作品的文学特征。
  第四部分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非虚构”文学现象出现的原因。从文学的四要素—外部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角度,对“非虚构”文学在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是对《人民文学》推动的“非虚构”文学现象的价值研究。一方面肯定其积极的文学意义与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小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