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普通小麦与拟南芥远缘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6h】

普通小麦与拟南芥远缘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缩略语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进展

1.1融合方法

1.2融合方式

1.3体细胞杂种的筛选

1.4杂种性质的鉴定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2.1体细胞杂交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2.2体细胞杂交在基因组作图和基因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

3.研究背景及立题意义

第二部分试验部分

1.材料及实验方法

1.1小麦与拟南芥的原生质体融合

1.2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鉴定

2.实验结果

2.1融合产物再生及表型特征

2.2同功酶分析

2.3 RAPD分析

2.4染色体数目

2.5 GISH核型

2.6 SSR分析

2.7 PCR-RFLP分析

3.讨论

3.1拟南芥与小麦远缘体细胞杂交获得高度不对称杂种

3.2胞质基因组变化

3.3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的转座元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普通六倍体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其基因组庞大,研究相对困难,需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是应用广泛的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已完成,遗传背景相对清晰。本文以普通小麦核生3号胚性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为供体,用紫外线(UV)分别照射30s、1min、2min,再与悬浮细胞系来源的拟南芥原生质体进行PEG介导的细胞融合,希望将小麦染色体小片段,尤其是基因富集区插入拟南芥基因组,从而借助其清晰的遗传背景对小麦基因组进行研究。然而,我们却获得了偏向小麦的再生体细胞杂种细胞系及植株,进一步研究了该远缘杂种的基因组结构和变异。 本实验设计的融合组合如下:组合Ⅰ,拟南芥+小麦UV照射30s:组合Ⅱ,拟南芥+小麦UV照射1min;组合Ⅲ,拟南芥+小麦UV照射2min。拟南芥原生质体和UV照射后的小麦原生质体单独培养作为对照。 经过大约8周的暗培养,组合Ⅰ、Ⅱ、Ⅲ分别获得4个,22个,以及5个再生细胞系。双亲对照培养体系均未能再生细胞系。组合Ⅰ中有两个细胞系表型偏向拟南芥,但继代2次后死亡。其余细胞系表型均偏向小麦。其中7个细胞系可以分化出绿色植株,9个细胞系只再生白化苗,所有植株表型也均偏向小麦。 对再生细胞系进行同功酶、RAPD、染色体、叶绿体SSR及胞质基因组PCR-RFLP分析,确定了11个细胞系和1个再生植株的杂种性质。对部分细胞系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分析,发现在部分细胞系的个别小麦染色体端部有拟南芥的杂交信号,这表明最终形成了偏向小麦的高度不对称体细胞杂种。由此,我们对远缘杂交和杂种中染色体小片段插入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胞质基因组分析发现,胞质遗传物质均来自于小麦,没检测到拟南芥的遗传物质。叶绿体SSR分析表明,四个细胞系的SSR谱带在所有的7对引物中都异于双亲,且稳定遗传,说明叶绿体基因组可能发生了大范围的重组和重排。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我们在胞质基因组PCR-RFLP分析中意外得到一段281bp的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可能是一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 (Miniature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MITE)的一部分。我们认为该序列仍然来自于核基因组。鉴于双亲该位点均无此序列,且杂种中该位点遗传稳定,我们认为在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可能存在转座元件激活0的现象。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的转座元件激活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而转座元件在细胞杂交中的作用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