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栖霞棒槌花边保护开发探讨
【6h】

栖霞棒槌花边保护开发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前言

(一)论题的提出

(二)前人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途径

二、栖霞棒槌花边简介

(一)制作工具

(二)制作工序

(三)制作要求及特点

三、栖霞棒槌花边的发展历史

(一)起源欧洲

(二)传入中国

四、建国后栖霞棒槌花边发展状况

(一)恢复发展期

(二)生产繁盛期

(三)衰落萧条期

五、栖霞棒槌花边承载的文化意义

(一)劳动者文化智慧的结晶

(二)曾经营造的妇女文化

(三)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凝聚海外侨胞的物缘

六、栖霞棒槌花边保护开发建议

(一)抢救保护措施

(二)开发措施

七、栖霞棒槌花边的前景展望

结束语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栖霞棒槌花边是一种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品,棒槌花边编织工艺曾被誉为“神奇的艺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盛行于山东栖霞地区。现今,由于经济效益不景气,栖霞棒槌花边从业者已零星可数,此门技艺濒临失传的边缘。栖霞棒槌花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栖霞棒槌花边又是精美的日用品和欣赏品,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鉴于此,对于栖霞棒槌花边所处的现状,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必须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开发。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即将出炉。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已基本建立。这无疑给棒槌花边的保护开发带来了契机。 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前人研究几乎为空白的基础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栖霞棒槌花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介绍了栖霞棒槌花边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特点;梳理了栖霞棒槌花边的发展历史,对栖霞棒槌花边在欧洲的起源发展和传入中国的经历作了详细说明;阐述了建国后栖霞棒槌花边的发展状况,并对当前其发展不景气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挖掘了栖霞棒槌花边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指出棒槌花边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它曾营造了一种妇女文化,具有联系海外侨胞的物缘作用,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抢救保护的建议,要从筹措资金、开展普查、博物馆展示、名录申请、做好传承、编纂书籍、增强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棒槌花边的开发措施,一方面要做好商标选择、市场定位、质量提升、宣传推广、国内市场开拓等工作,将棒槌花边的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有创新思维,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开展体验式营销,使棒槌花边生产由传统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展望了棒槌花边发展的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