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玄》易学思想研究
【6h】

《太玄》易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立言方式的折变与《太玄》创作旨趣之关系

二、扬雄准《易》草《玄》及创辟新体系的动因

三、《太玄》易学思想研究述评及本文研究视角

第一章《太玄》创作背景的宏观审视:西汉学术思潮

一、今古文之争与扬雄草《玄》的基本倾向

二、黄老道家之学对《太玄》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太玄》对易象的继承与发展

一、以数取象:《太玄》取象的根本标准

二、依经广象:《太玄》取象的经典依据

三、拟象明术:《太玄》对“观象制器"的发挥

第三章《太玄》对易数的读解与开新

一、“三位疏成”:《太玄》三分对《易传》思维模式的阐扬

二、“九营周流”:《太玄》九赞对《易》六爻结构的诠释

三、“岁事咸贞”:《太玄》八十一首对卦气说的吸收与改造

第四章《太玄》对易理的整合与诠释

一、“罔直蒙丘冥”:《太玄》的宇宙论

二、“玄”:《太玄》的本体论

三、“思”:《太玄》的价值论

第五章《太玄》对易筮的模拟与创变

一、“凡筮有道”:《太玄》占筮的理性内涵

二、“以三搜之”:《太玄》筮法的方法论基础

三、“昼夜别休咎”:《太玄》占断的德性实质

结语

一、《太玄》对后世易学的影响

(一)扬雄治易方法影响了后世易学家。

(二)《太玄》在释易方面对后世易学家的启示。

二、结论

(一)《太玄》是对《周易》经传思想的阐幽显微。

(二)《太玄》是对易学发展的整合重铸。

(三)《太玄》反映了扬雄治易的学术进路。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分七个部分。绪论从扬雄个体因素对《太玄》创作背景进行了探讨,评述了学界关于《太玄》易学思想的研究,进而提出问题,形成本文研究视角。 第一章对《太玄》的创作背景进行了宏观考察,认为扬雄在西汉今古文经学的大背景之下,形成了精通和博识相统一的知识形态与经典诠释观;扬雄反对灾异之说,而吸收了其中的合理因素:西汉黄老之学及严遵的老学思想对《太玄》的创作也有着影响。第二章对《太玄》象学进行探讨,认为其彰显了易象之学中隐含或潜萌的思想因素。《太玄》以数取象的根本标准,较八卦取象更抽象的表达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太玄》吸收经典资源以广象,其象类较《易》之物象偏重人文属性;《太玄》的“拟象明术”,诠释了《易》“观象制器”中“本天道以推人事”的思想方法及因时为治的通变思想。第三章分析了《太玄》的数理结构,认为《太玄》的“三分”是《易传》“二分”数理思想的演绎;其九赞是把《易》中蕴含的思想因素即六爻可以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普遍化,同时表现出对《易》“知几”、“中和”、“物极必反”等思想的融摄;其八十一首是对卦气学说的吸收和改造,彰显了《易》卦之时的思想。第四章论述了《太玄》主要义理,认为其“罔直蒙酋冥”的宇宙论体系及其进一步抽象而成的数字图式,是对《易传》宇宙论思想的发展;其本体范畴的“玄”,是对历时形成的《易传》根本义理的多个概念的整合;其以“思”、“心”决定祸福,是对《易》道德践履主体作出的诠释。第五章讨论了《太玄》的筮法,认为其继承《易传》“尚占”思想,形成了体现“人谋”的完备的筮占体系。《太玄》以“精”贯通圣人创作筮法、成卦断卦、筮仪、为筮之道等方面,是对《易传》占筮理性精神的继承;其筮法筮数及其推衍,皆本于其三分思想;其昼夜休咎的占断,实质是德化的工具,是对《易传》吉凶由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结语部分首先从扬雄的治易方法、释易方面述及《太玄》对后世易学的影响,也分析了其影响远逊于《周易》经传本身的原因。其次作出了本文的结论:我们认为,《太玄》创作反映出扬雄治易“述而不作”的学术进路,《太玄》的象数理占都是对《周易》经传思想的阐幽显微,彰显的是《易》义。《太玄》体系是对易学发展的整合,是在整合中的自觉的体系构建,标志着汉代哲学家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