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分析
【6h】

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和方法

四、基本概念

五、文章思路

第一章 辜鸿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第一节 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一、家庭的影响

二、学校的影响

第二节 同辈团体的影响

一、马建忠的影响

二、张之洞的影响

三、沈曾植的影响

四、梁敦彦的影响

五、梁鼎芬的影响

六、赵风昌的影响

第三节 时代背景的影响

第二章 辜鸿铭的政治心理要素之一:政治认知

第一节 对儒家文化的认知

一、儒家文化提供了普世的伦理道德

二、儒家文化的主旨--重义

三、儒教--良民宗教

第二节 对道德的认知

一、对道德功能的认知

二、用道德重塑社会秩序

三、道德是文明的核心

第三节 对时局弊病的认知

一、清末的时政弊病所在

二、腐化社会的带头人:“假读书人”

第三章 辜鸿铭的政治心理要素之二:政治情感

第一节 对君主政治的忠诚

一、释疑解惑论“尊王”

二、抨击袁世凯

三、支持复辟运动

第二节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为报效祖国返回故土

二、利用外交手段维护祖国的主权与尊严

三、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第三节 对列强的痛恨

一、反洋教运动

二、历数列强之道德弱点

第四章 辜鸿铭的政治心理要素之三:政治态度

第一节 对清王朝的态度

一、对君主制度的态度:忠诚拥护

二、对满洲贵族的态度:高度赞扬

第二节 对晚清重要政治人物的态度

一、对慈禧的态度:美化与辩护

二、对张之洞的态度:褒贬有加

三、对曾国藩的态度:褒扬与批评

四、对李鸿章的态度:不满

第三节 对晚清政治运动的态度

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同情与赞扬

二、对洋务运动的态度:反对

三、对牛津运动的态度:高度赞扬与支持

四、对维新运动的态度:否定

五、对新政立宪的态度:批评与反感

六、对辛亥革命的态度:蔑视与贬低

第五章 辜鸿铭政治心理的特征、历史意义及其当代价值

第一节 辜鸿铭政治心理的特征

一、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二、政治认知以文化认知为先导

三、政治保守和文化保守高度一致

四、道德本位

第二节 辜鸿铭政治心理的历史意义

一、反映了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群体的普遍政治心路历程

二、辜鸿铭的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西方的尊重

第三节 辜鸿铭政治心理的当代价值

一、当代价值之一:如何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当代价值之二: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政治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直接支配的,不同的政治心理必然导出不同的政治行为,从而影响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影响政治变革。可见,研究人物的政治心理对挖掘人物政治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根源有重要意义。政治心理是指作为政治人的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外界政治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形成的包括政治制度、政治领导、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种自发、不系统的心理反映,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本文研究的是辜鸿铭的政治心理,运用政治文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其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揭示其政治心理特征。
   晚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中西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一方面,中华民族面临着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和列强侵略欺凌的双重挑战,必须努力实现古老文明的更生,步入富民强国的近代化行列,同时还要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主权:另一方面,西方民族也不断暴露出恃强凌弱、征服世界的丑恶面目,同时其自身社会文明内部的危机也日益彰显,需要吸收东方民族文明的长处,改造自身的社会与文明。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知识阶层开始反思传统文化、了解西方近代文化,承担起以学术的力量对一个濒临崩塌的民族精神的拯救。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的士人有所区别,他们面临着异质文化的冲击,面临着民族危机的挑战。时代的不幸、国家的危亡赋予了当时知识阶层更多的重任,他们在危难面前的政治心路历程、精神面貌,颇具研究意义。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归国后却折向中国的儒家文化,并且毕生逆西学东渐之潮,不懈地致力于文化输出工作,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辜鸿铭在张之洞幕府呆了二十多年,主要从事外文翻译工作。由于位卑言轻,辜鸿铭的政治建树并不大.但作为学者型的政治人物,他曾用英文发表了多篇关于国内、国际政治的文章。他对晚清的时事、政治运动、人物有许多思考和议论。同时对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多次批评抗议,为清王朝进行辩护。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在研究中,主要采用政治文化的理论和观念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心理学的概念。因为研究对象的限制,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即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来揭示辜鸿铭的政治心理。
   文章共分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完成全文的准备工作。在此,明确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意义,梳理了研究现状,界定了主要概念,说明了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同时,在理论上解释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下部分就是将这种原理应用于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第一章分析了辜鸿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政治心理是在一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本部分从家庭、学校,同辈团体,时代背景这三方面分析辜鸿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以期探求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的特殊因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其政治心理。作为华侨后裔,辜鸿铭心中始终有一种华侨情结。那种对祖国、民族的特殊的亲情与依恋,时刻充盈着辜鸿铭幼小的内心,并使之成年后成为一位坚定、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同时融洽的家庭气氛也使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得以健康发展。辜鸿铭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并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他后来确立的政治立场和文化倾向与欧洲浪漫主义思潮有很大关系。辜鸿铭归国之后遇到了几位对他影响重大的人物,主要有马建忠、张之洞、沈曾植、梁敦彦、梁鼎芬、赵凤昌等人。这些不同类型的朋友,都在不同层面和程度上对辜鸿铭的政治社会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时代所提供的历史主题和历史任务,限定了他的思维轨迹和活动方向。西方的反资本主义的浪潮使他向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失败更加剧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把文化、文明看作世界政治、中国政治的唯一出路,并且把中国文化看作拯救世界的良方。
   第二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辜鸿铭的政治认知:对儒家文化的认知,对道德的认知,对时局弊病的认知。辜鸿铭归国后折向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道德和精神的作用,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政治观。可以说辜鸿铭的政治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他的文化观念的影响。辜鸿铭对儒家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他认为儒家文化提供了普世的伦理道德,其主旨是重义,儒教是一种良民宗教。同时辜鸿铭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他把道德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并认为道德能维持良好的统治。辜鸿铭认为,只有真正的道德才可以重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宁。辜鸿铭认为清末时政的弊病在于内政不修、办外事不守规章。他认为“假读书人”是腐化社会和世道人心的带头人。
   第三章分析了辜鸿铭的政治情感。辜鸿铭身上体现着丰富、强烈的情感色彩,他是一位敢爱、敢恨的人物。他对君主政治无比忠诚,对祖国有一种强烈的热爱之情,对列强侵华无比的痛恨。辜鸿铭的这三种政治情感支配着他去发表一系列政治言论、从事政治活动。辜鸿铭在庚子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为大清进行辩护,呼吁列强尊重中国的主权;他痛恨袁世凯对清王朝不忠,对之猛烈抨击;清王朝覆亡后,辜鸿铭积极的参加了复辟运动。辜鸿铭身上最闪光的两点便是爱国主义和正直廉洁,他的一切言论、文章大都是因为爱国而发。他为了报效祖国,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利用外交手段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大力向西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同时作为一位诚挚的爱国主义者,辜鸿铭特别痛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第四章分析了辜鸿铭的政治态度。辜鸿铭的政治态度从根本上是顽固保守的。他认同君主政体,否定革新运动和推翻清王朝的运动。他评判重要政治人物的标准是道德和他们是否忠于清王朝。他的这种政治态度是在其政治认知政治、政治情感基础上形成的。且非常稳定,终其一生,没有太大变化。辜鸿铭忠诚地拥护君主制度,高度赞扬满洲贵族。他对晚清的政治运动大多持不赞成的态度。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辜鸿铭是一位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的政治心理有与其他文化保守主义者共同的特征。同时,由于辜鸿铭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经历和他所接触的同僚等因素的影响,辜鸿铭的政治心理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辜鸿铭政治心理中和其他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共性特征是: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政治认知以文化认知为先导、道德本位。他的政治心理的特殊性是:政治保守与文化保守高度一致。作为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下的知识精英代表,辜鸿铭的政治心理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文化保守主义群体的普遍政治心路历程。同时,他对近代中国做出了一定贡献:向西方世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其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西方的尊重。辜鸿铭的政治心理也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为我们今天如何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