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
【6h】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
   探讨国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NSTE—ACS)患者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TNI)以及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监测血清肌酸激酶(CK)、转氨酶(ALT/AST),观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随访术后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需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
   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9年6月—2009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拟行PCI手术的81例NSTE—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和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和建议对NSTE-ACS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为发病后4天内行PCI者。所有患者均除外:1.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2.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高危患者需紧急冠状动脉造影;3.肝脏转氨酶升高(ALT或AST);4.左室射血分数(LVEF)<30%;5.肾功能不全(血肌酐Scr>3mg/dl);6.肝脏或肌病病史;7.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8.冠状动脉造影后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9造影后仅需口服药物者。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将8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负荷治疗组PCI术前12小时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PCI术前2小时追加阿托伐他汀40mg。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8小时、24小时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CK—MB、cTNI和hs—CRP,CK、ALT/AST。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度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监测肌酸激酶(CK)、转氨酶(ALT/AST),以CK-MB0-25U/L;cTNI<0.03ug/L;hs-CRP<3mg/L;CK<174U/L:ALT/AST0-40U/L为正常值。所有患者术前均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75mg/d至少5天或术前6h服用300mg氯吡格雷,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服用氯吡格雷75mg/d至少1年。记录2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值;30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病变再次血运重建;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现象等。均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吸烟等临床基线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统计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各统计指标均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x2检验或Yates-x2检验(校正)。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炎性反应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负荷治疗组CK—MB、cTNI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均P<0.01)。
   2.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负荷治疗组发生占2.4%vs标准治疗组占22.5%(P=0.0161),有显著性差异,差别主要由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4%vs20.0%;P=0.0307)构成。术前阿托伐他汀治疗使术后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绝对风险显著降低20.1%。
   3.负荷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未有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现象发生。
   4.多因素分析显示,负荷治疗组使30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危险降低79.9%。(OR=0.20,95%CI(0.05-0.50);p=0.02)。
   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能减少PCI术对NSTE—ACS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降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而且安全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