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安全观框架下的中国对东盟外交战略研究
【6h】

新安全观框架下的中国对东盟外交战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正在减少,国际关系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缓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国际局势的基本特征。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各国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的加深,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它已经从单一的军事和政治安全演变为包含经济、文化、环境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综合概念。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为了实现国家的全面安全,维护和寻求安全的手段也开始多元化,由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各国的相互合作,因此加强彼此对话与合作成为寻求共同安全的重要手段。这一变化要求世界各国及时调整自身的安全理念以及安全战略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中国是较早做出调整的国家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基于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判断以及对自身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的认识,提出了一种区别与传统安全观的新型的安全观念。这种新的安全观认为安全困境的解决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传统的通过武力实现绝对安全的方式在相互依存的现实下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更是利用出席各种多边和双边国际会议的机会多次呼吁树立新安全观。新安全观已然成为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倡导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工具,势必将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调。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合作,参与解决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为促进周边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安全理念——中国新安全观,除了对中国的安全战略有重大影响之外,也改变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和政策。自从新安全观被提出之后,中国开始奉行更加务实的外交政策,摒弃冷战时期的革命外交和党际外交,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来区分敌我,开始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和经济联系。冷战后的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更多的体现了新安全观的理念和要求。具体到中国的周边外交上,中国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并通过双边和多边外交努力,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和开展互利合作。东盟作为中国周边最大的一个政治实体,是中国周边外交最为重要的对象,是中国外交战略实践最为频繁的场合。因此,研究中国的东盟外交战略的调整变化以及成效,是理解新安全观的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时从大的意义来讲,中国对东盟外交战略的演变和调整也见证了新安全观影响下中国周边外交的转型,有助于分析中国周边外交的未来走向。本文旨在观察冷战后中国新安全观的发展,并探求在新安全观的影响下中国对东盟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变化调整,以及评价其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境,意在分析中国新安全观与中国对外战略的互动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